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坦布苏病毒病自2010年4月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爆发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在浙江,江苏,山东,北京,河北,福建,安徽,广东、广西等主要养鸭地区迅速蔓延,至今仍是危害我国养鸭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四季流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种鸭对该病均有易感性,其他家禽和野鸟也可感染。攻毒鸭的临床表现因日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为了研究坦布苏病毒对不同日龄樱桃谷鸭的致病性并探讨其差异机制,我们分别选择80只10日龄雏鸭、15周龄育成鸭和55周龄产蛋鸭作为实验动物,肌肉接种坦布苏FX2010株,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研究感染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变化、组织病毒含量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结果显示,10日龄雏鸭在接毒后2d便开始发病,表现食欲减退、排稀粪、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部分鸭于接毒后5-7d急性死亡;15周龄鸭在接毒后3天开始发病,出现食欲减退,排稀粪等临床症状,第5天,少量出现神经症状,但无死亡;55周龄鸭在接毒后2d,表现食欲下降,排稀粪,在接毒后5-7d,部分鸭表现神经症状,产蛋显著下降,接毒后7d 3只鸭死亡。剖检病变:10日龄病、死鸭心内、外膜条纹状出血,脾脏肿胀、斑驳状坏死,回肠淋巴滤泡处黏膜充血肿胀,肝、肾变性肿胀,脑膜充血;15周龄鸭个别心内膜轻度出血,脾肿大、呈大理石样斑驳状坏死,脑膜充血,肝、肾变性肿胀,部分鸭回肠淋巴滤泡处黏膜充血、肿胀,但病变的程度明显比10日龄鸭轻很多;55周龄鸭可见心内膜出血,肝、脾肿胀,部分回肠淋巴滤泡处黏膜肿胀,但严重的卵巢病变是其最大特征,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液化、萎缩,或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各组试验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基本一致,脑组织呈泛发性病毒性脑炎病变;心、肝、肾呈出血性变质性炎症;脾脏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肺充血并见间质性肺炎病变;回肠黏膜淋巴组织增生、坏死。对于10日龄和15周龄攻毒鸭,病变随日龄上升而减轻。55周龄的产蛋鸭除了上述病变外,还表现严重的卵泡充血、出血、坏死病变。三组攻毒鸭血清中和抗体在攻毒3d后,均呈阳性,10日龄、15周攻毒鸭均在第15天到达顶峰,随后缓慢下降,但直到实验结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抗体水平与鸭子日龄呈正相关。55周攻毒鸭在第17d到达顶峰,而后逐渐下降。三组攻毒鸭血清IFN-γ和IL-2的含量在攻毒3d后均显著升高,10日龄攻毒鸭在攻毒后5d到达顶峰,15周、55周龄攻毒鸭7d时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第11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55周攻毒鸭血清IFN-γ和IL-2的含量比15周龄的低。组织病毒含量,10日龄攻毒鸭,在第1d各组织均检测到了病毒,脑病毒含量较高,脾脏含量最高,攻毒后第3d,脑、心、肝、肺和肾的病毒含量达到最高峰。15周、55周龄攻毒鸭的肝、肺和肾的病毒含量在第3d都到达了顶峰,脑和心在第5d到达高峰,值得注意的是,55周龄攻毒鸭在第1d卵泡膜就检测到了病毒,而且病毒含量较高,在第5d卵泡膜的病毒含量达到最高峰。鸭坦布苏病毒对各日龄樱桃谷鸭均有较强的感染致病性,鸭坦布苏病毒对不同日龄樱桃谷鸭的致病力明显不同,三者相比,10日龄雏鸭最易感,55周龄产蛋鸭较易感,15周龄抵抗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