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可以给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教育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教科书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辅助学生学习的最经济有效地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传承功能,能够促使学校实现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作为载体的教科书更应该具有灵活性,既要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要体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重视开发不同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本民族文化,才能满足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教科书更好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生的需要,应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满足民族地区所有学生基本的学习需要,为民族地区学生提供使之理解并接受的族群文化,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蒙古族学校初中教科书是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可在现实生活当中,随着主流文化的充斥,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忽略。对此情况学校教科书编写缺乏补救措施,甚至没有作出理论回答。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初中教科书传承研究,是民族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当前蒙古族学校初中三年教科书的梳理,认识当前教科书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不足之处及其成因,这对于增进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本土化,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增强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意义。第一章为基础理论部分。教科书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即教科书传承民族文化能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教科书传承民族文化能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需要、教科书传承民族文化能满足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第二、三章中主要分析了初中教科书中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问题。总的来说,在义务教育初中三年教科书中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是有所涉猎的。但无论从数量上及表现形式上看都凸显其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教科书所呈现的传统文化内容表现形式的单一,忽略了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其次,教科书偏重对学生的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的关怀。再次,教科书的结构安排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没有涉及到引导学生认识课文背后的一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生活。最后,教科书人物选择上,选择具有蒙古族背景的作家和人物很少。第四章中主要分析了初中教科书中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成因分析。教科书在选择和组合内容时,必然要涉及到“文化选择取向”问题,取向不同,教科书的内容、组合乃至评价等就不尽相同。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教科书中的式微最主要原因是以公共文化或主流文化为主要取向结果,导致其在编写理念、教科书政策、教师培养和培训、教科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第五章中主要提出了建设性思考。民族地区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崭新的课程文化观作为指导,即树立公共文化与多元文化兼容的教育理念,加以指导教科书的编制,以多元开放的心态处理课程素材,关注不同背景学生的差异,主张为不同背景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与此同时,对民族地区教科书的使用者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培训。在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多元文化教育意识、理解尊重差异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多元文化教学观、认同多元文化的前提下研究不同文化。还要确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教科书政策,以辅助性材料弥补民族地区教科书文本内容的不足。并且强调民族地区教科书评价方法的多元取向。在多元一体化的国家中如何保持教科书内容的“多元”与“一体”的张力是非常重要的。应从教科书编撰理念、价值取向到监督评价机制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面的改造,真正实现教科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