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以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并注意传统投入与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相结合的优化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本文利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设置了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以期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供重要参考。 全文共由七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 导言 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第二章 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章主要论述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内涵、特征和分类以及设计种植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原则作用和意义。界定了经济效益指标说明的总体和总体单位,明确了经济效益的形成与计算方法。最后设计出评价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第三章 滨州市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本章重点说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市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对滨州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部分要素生产率(PFP)进行定量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农业部分要素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综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农业经济效益;滨州市农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部分要素生产率的定性分析,有助于发现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深层因素,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供有益的指导。 第四章 农产品成本与经济效益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在农业总投入中占很大比重,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本章以滨州市20世纪90年代主要农产品成本资料为依据,对农产品成本及其结构、趋势、影响因素、成本效益等作了定量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农产品成本与农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为降低农业的投入增加农业的产出提供重要依据。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结构与经济效益 本章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立了产业结构效应测度的模型,并对滨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阐述了构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了滨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和建议。 第六章农业科技进步与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也是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保障。本章在农业技术进步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定量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思路,提出了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计量的生产函数法,在此基础之上,测算分析了滨州市“八五”、“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说明了提高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途径。 第七章农业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规模变动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或者说是由生产力诸因素集约度的变动所引起的投入产出率的提高,本章主要界定与农业规模效益相关的概念;根据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提出规模效益的计量方法;在定量分析滨州市农户种植业规模效益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推进机制及其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