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播种质量及生育影响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禁烧政策的施行,秸秆还田措施被广泛推广应用,其在环境保护、改良土壤、增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黄淮海平原砂姜黑土区由于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造成下季作物冬小麦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弱苗、死苗等问题,进而影响小麦苗质和产量,尤其是遇到秋季干旱的天气,问题表现比较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农业试验基地进行,于上季作物玉米收获后,主要采取旋耕、翻耕与不镇压、播前镇压和播后镇压方式相结合,在播后镇压和不镇压处理区配施生物菌,在同样基、追肥和管理措施的条件下,考查各处理的玉米秸秆在不同土层分布数量、土壤含水量和对小麦出苗率、苗质、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安徽省淮北地区当下通行的玉米茬口播种冬小麦的旋耕+旋播+不镇压耕种方式作对照,相应设计旋耕+播前镇压+旋播、旋耕+旋播+播后镇压、生物菌+旋耕+旋播+播后镇压、生物菌+旋耕+旋播+不镇压、翻耕+旋播+不镇压、翻耕+播前镇压+旋播、翻耕+旋播+播后镇压、生物菌+翻耕+旋播+播后镇压、生物菌+翻耕+旋播+不镇压共10个处理。旋耕深度为10~15cm,翻耕深度为20~25cm。试验结果如下:(1)耕种方式对玉米秸秆在土层分布的影响。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土层分布的结构和数量是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3年的试验调查得出以旋耕方式处理的试验区94%玉米秸秆分布在土壤表层和0~10cm土层,6%分布在10~15cm土层,15~25cm没有秸秆;翻耕方式处理试验区14%玉米秸秆分布在土壤表层和0~10cm土层,10~15cm土层秸秆量不到1%,15~25cm土层玉米秸秆量占85%。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玉米秸秆在土层分布问题,玉米秸秆在土层分布与镇压方式、配施生物菌没有关系。(2)耕种方式对播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3年试验数据得出,相对于传统的旋耕+旋播+不镇压耕种方式,旋耕+播前镇压+旋播,播后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2.54%~17.20%;旋耕+旋播+播后镇压,播后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9.89%~28.51%;翻耕+旋播+不镇压,播后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7.83%~22.59%;翻耕+播前镇压+旋播,播后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7.81%~30.00%;翻耕+旋播+播后镇压,播后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2.43%~48.82%。翻耕+旋播+播后镇压的耕种方式播后土壤含水量最高,耕作方式、镇压方式功效明显,与配施生物菌无关。(3)耕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对比旋耕+旋播+不镇压耕种方式,3年的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旋耕+旋播+不镇压耕种方式,旋耕+播前镇压+旋播,小麦出苗率提高了7.98%~16.43%;旋耕+旋播+播后镇压,小麦出苗率提高了21.97%~31.78%;翻耕+旋播+不镇压,小麦出苗率提高了28.15%~37.16%;翻耕+播前镇压+旋播,小麦出苗率提高了38.23%~47.59%;翻耕+旋播+播后镇压,小麦出苗率提高了52.77%~65.16%。翻耕+旋播+播后镇压耕种方式小麦出苗率最高,耕作方式、镇压方式功效明显,与配施生物菌无关。(4)耕种方式对小麦苗质的影响。相对于旋耕+旋播+不镇压耕种方式,3年的试验表明,小麦播种25d,翻耕+旋播+播后镇压耕种方式,4叶苗数提高75.80%~89.79%,耕作方式、镇压方式功效明显,与配施生物菌无关;小麦播种50d,生物菌+翻耕+旋播+播后镇压耕种方式,小麦3分蘖苗数提高54.61%~65.58%,耕作方式、镇压方式功效显著,配施生物菌功效不显著;小麦播种80 d,生物菌+翻耕+旋播+播后镇压耕种方式,小麦5分蘖苗数提高51.93%~64.79%,耕作方式、镇压方式功效明显,配施生物菌的功效进一步增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效果。(5)耕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3年的试验结果是:相对于旋耕+旋播+不镇压耕种方式,旋耕+播前镇压+旋播,小麦产量提高2.99%~3.79%;旋耕+旋播+播后镇压,小麦产量提高5.53%~6.64%;生物菌+旋耕+旋播+播后镇压,小麦产量提高8.02%~9.27%;生物菌+旋耕+旋播+不镇压小麦产量提高2.61%~3.59%;翻耕+旋播+不镇压,小麦产量提高10.69%~11.74%;翻耕+播前镇压+旋播,小麦产量提高13.29%~14.46%;翻耕+旋播+播后镇压,小麦产量提高16.00%~17.45%;生物菌+翻耕+旋播+播后镇压,小麦产量提高18.64%~21.42%;生物菌+翻耕+旋播+不镇压,小麦产量提高13.80%~15.12%。耕作方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显著,镇压方式、生物菌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生物菌+翻耕+旋播+播后镇压耕种方式小麦产量最高。通过3年的试验数据表明,安徽省淮北地区当下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旋耕+旋播+不镇压的耕种方式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后期的生育,生物菌+翻耕+旋播+播后镇压耕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对四川民族地区山地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研究”这一研究主题,沿着“理论阐述—结合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这一思路,分别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机制等基础理论出发,分析目前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央及地方政策法规,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改进思路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促进四川民族地区实体经
通过对门诊与住院支付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门诊与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城市的试点经验,总结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运行逻辑、影响机制与实施效果。为推动建立健全管用、高效、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分类结算、协同推进”的医疗服务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经验参考。该文章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基金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治理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
介绍苍耳草油膏的制作方法、功效、主治和使用方法,并总结分析喻文球教授应用苍耳草油膏外治皮肤病的典型医案。苍耳草油膏具有散风解毒、凉血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主治疔疮疖毒、湿疮顽腐、外伤肿痛、疱疹瘙痒等。其制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药源充足,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目的 /意义]伴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明清小说外译研究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通过对明清小说外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客观、科学地呈现该领域的学术图景与前沿脉络,进一步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路径与范式。[方法 /过程]以中国知网的北大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收录明清小说外译研究的743篇文章为数据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与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回顾与阐释明清小说外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教师需在思政教育期间,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正确行为习惯,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生活态度,提升认知能力,进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需求。在小学思政课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可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进而为后续生活、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小学思政课程,探究思政教学期间如何将德育与美育相融合,以指导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开展。
数字化营销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被众多企业所重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BR小家电公司,公司目前产品销售以自主品牌、贴牌及代工为主。公司是典型的传统企业,主要业务来源于国内各个区域的经销商经销。因疫情影响导致BR小家电区域经销商大多处于时开时关状态。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BR小家电公司决定探索数字化营销,尽可能减少库存积压和现金流不足所带来的冲击,由于BR小家电公司对于营销的方式和理念偏向于传
海洋是浙江发展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优势所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省、构建浙江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针对浙江省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海洋产业特点、科创水平,基于浙江海洋强省建设的内涵,分析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历程与举措,提出浙江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师范院校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针对大学生在家庭、大学、高校教师、自身精神、同学影响中的问题和诉求,通过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提出师范院校教育生态的优化策略,即:落实思政工作,引领三全育人;弘扬师德师风,树立榜样育人;夯实宣传阵地,彰显审美育人;繁荣社团文化,促进实践育人;创建文明校园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文基于新文科学院不同专业存在知识结构差异的背景,对各专业的大数据课程教学问题进行了梳理,从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实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面向课程目标多元化考核等四方面提出对策。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强调的三个关键点之一“运动负荷”提出,每节体育课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40~160次/分钟(beats per minute, bpm),旨在解决我国传统低强度体育课导致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个别学者仍对该强度存在疑问:认为140~160 bpm强度过高,不利于身心健康,超出160 bpm甚至危害生命。通过梳理体育领域教材、国内外学者以及健康推行机构对于运动强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