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S(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被公认为是“一个对当今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最合适的方法”,它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树立科学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教育功能,因而成为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然而,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能否适应新的教育观念及模式的需要。师范教育承担着培训师资的重任,而传统的高师课程设置专业化、专门化倾向过重,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显然难以适应中等教育改革大力推行STS教育的需要。 本文探讨了STS教育的兴起原因和特点、国内外STS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前开展STS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趋向,并结合中学教师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现状,指出构建适应中等教育推行STS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素质结构的迫切性。提出在现有高师化学课程设置中渗透STS教育的意义与可行性,指出开设“科学-技术-社会”选修课是提高师范生综合科学素养,培养其今后能够胜任中学STS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设STS选修课,培养师范生科学素养,推进STS教育的探索性实践研究,开展了通过增设“科学-技术-社会”选修课,培养师范生综合科学素质和STS观念的教育实验。在国内首次翻译、修改和编纂了国际权威的STS观念调查表——VOSTS,并尝试了质性与量化结合的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实验对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效果显著,对培养师范生的STS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具有明显作用。 实证研究表明研究者设计、编写并初步完善的体现STS教育思想的“科学-技术-社会”选修课讲义及探索的适合高师阶段化学专业的STS教学模式具有观念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