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隐喻是隐喻在语音层面的一种表现,它和隐喻一样,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本质上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语音隐喻的构成主要是基于本体和喻体语音的相似或相同。对语音隐喻的研究最早停留在修辞学领域,在国内被命名为谐音,在国外,主要表现为双关。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谐音的研究扩深到了认知领域。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最早由Fonagy在其论文“Why Iconicity”中提出。之后,语音隐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国内最为显著。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于语音隐喻的意义映射方面,而对语音隐喻的构成、表现、传播过程及形式的研究却相当少。因此本文主要集中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并以广告语中的语音隐喻为例,一方面是因为广告中有丰富的例子,另一方面是由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决定的。
本文对语音隐喻的研究主要是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它是一种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事物普遍联系和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新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对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复制为模因的基本传播手段。一个成功的模因需具备真实性、多产性和长久性三个特点,其传播过程需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并以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的方式进行传播。
在模因论中,模因是一种模仿,语音隐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为隐喻在语音层面的模仿。模因论己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表明了它在语言现象方面强大的解释力。本文用模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广告语中的语音隐喻的构成、表现方式、传播过程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其语料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广告语中的语音隐喻。通过分析发现:正如模因一样,语音隐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原模因和基于语音模仿而生成的语音隐喻;在广告语中主要表现为同音异形类、完全同音同型类和语音仿拟类;其传播过程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且以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的形式进行传播;并在最后一节,分析出了广告语中强势模因型语音隐喻的四个特点:简易性,新颖性,连贯性和实用性。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希望具有以下理论和实际意义:一方面,在理论上丰富语音隐喻的研究,加深人们对语音隐喻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丰富模因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广告语中强势语音隐喻特点的探索,希望为有效的广告语创作提出些建设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