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况下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在遭遇地震激励、风致振动、设备与交通设施冲击等荷载的作用下,材料常处于动态复杂应力状态,目前工程界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时采用的材料静态力学理论与实际受力状态存在较大差异,结构动态损伤机理、损伤描述、实际受力状态下的安全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应变速率、掺合料、工作环境等因素下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成果大多局限于混凝土单轴动态受压性能,仅少数学者进行了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的研究。由于试验设备的因素,前人试验研究数量有限,试验成果还不够充分,对劈拉与循环加载的动态损伤特性研究更少。混凝土材料成型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初始损伤,混凝土受载破坏其实是损伤不断累积的过程,损伤的存在与发展对混凝土各种性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对不同荷载类型下混凝土的动态损伤本构与损伤特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本文对不同批次不同尺寸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劈拉试验、循环加卸载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应变速率为10-5/s、10-4/s、10-3/s、10-2/s)的混凝土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定义以混凝土切线模量和能量耗散为参量的损伤变量并对其损伤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基于过镇海损伤模型与Weibull-Lognormal损伤模型对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2)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应变速率为10-5/s、10-4/s、10-3/s、10-2/s)的混凝土动态劈拉试验,并在加载过程中利用声发射系统对材料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从声发射能量以及材料损伤度的角度对混凝土动态劈拉损伤特进行初步探讨,利用损伤模型在区间搜索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劈拉损伤界点。建立了三种不同假定的劈拉应力-轴向应变的全曲线模型,并对三种损伤模型的优劣进行了探讨,利用合理的损伤模型对混凝土劈拉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3)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应变速率为10-5/s、10-4/s、10-3/s、10-2/s)的混凝土动态循环加卸载试验,加载的同时采集相应的声发射信号。对循环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及声发射信号与应力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累计残余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利用累计残余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并结合采集的声发射撞击数构建了关于循环次数的单参数循环加卸载损伤模型。通过基于滞回环的混凝土损伤特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单参数模型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机场建设属国家重大工程,工程量大、投资巨大。其场地的特点是面积大、分布广,跨越的地质和工程地质单元多,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最多,包括如边坡稳定性、软土、膨胀土、岩溶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建筑密度剧增,城市可绿化面积剧减,随之出现大气污染、热岛效应、城市内涝、噪音超标等一系列负面生态效应,导致城市气候环境逐渐恶化。大力开展城市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建设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结构较之于以前的情况更加地复杂化和大型化。与此同时,结构是否能够保证具有足够的
国内外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摸索了多种合理的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目前能够选择的结构形状还是局限于比较单纯的几何
岩体中原生裂隙的起裂、扩展、贯通以及岩体的破坏一直为工程地质界、岩石力学界和相关工程界所重视。但由于岩石三维裂隙的扩展理论不够完善,且试验时,即使是观察岩石三维表
土工织物因其具有抗拉强度高、变形模量大、重量轻、透水性好和耐腐蚀等特点在道路、水利、岩土等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土工织物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较大的蠕变特性,该
PHA是许多原核生物在非平衡生长条件(如N、P、S、Mg限制或O2限制)下合成的细胞内碳源与能源储存物。它不仅具有类似于化学合成塑料的理化性质,而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
输电线路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结合某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事例,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某大跨越输电塔四分裂导线四种断线工况(
HRB500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500MPa,是一种强度高,延性好的新型钢筋,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尚未列入,为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我国
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来看,框架节点是最易破坏的部位。由于抗震要求的提高,已建混凝土框架结构其节点有些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