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国家制定法律,采取强制手段,建立医保基金,当参保者因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按规定进行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对居民的最基本保障,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是由单位及单位职工或者是我国居民和政府补贴费用共同组成的。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9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国家制定法律,采取强制手段,建立医保基金,当参保者因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按规定进行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对居民的最基本保障,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是由单位及单位职工或者是我国居民和政府补贴费用共同组成的。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9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经达到13.54亿人,并且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其特点是保障范围广、提供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现国家对居民的基本福利。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实行居民收入再分配和政府支出转移的一种重要手段,体现了社会福利保障的公平性。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是指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取决于自身的医疗服务需求,而不是自身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样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益公平性是指参保者获得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程度只取决于自身的医疗需求,不应该受到居民个人的收入状况、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效果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通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而获得医疗费用报销,使得全体居民在医疗服务需求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拥有大致相同的医疗服务利用。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2016年之后合并而成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同组合了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原来的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而成了两种基本医疗保险。两险种之间是按照是否就业等条件来划分的,并且两险种的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和保障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两种医保制度的非统一管理必然会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产生差异,相悖于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的初衷。研究两险种之间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差异能够为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献计献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居民的医疗总费用和医疗自付费用为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代理变量,来探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之间的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差异性,为完善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建议对策。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即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利用和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了定义说明,包括广义和狭义,这一部分是本文的定义部分,说明了讨论的主体;其次,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Andersen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改善路径,并通过政府发布的宏观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再次,根据前文分析的现状及问题,实证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及不同险种之间影响的差异。实证部分不仅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还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划分不同地区和年龄人群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能显著提高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并有效缓解医疗负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没有增加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并且只是小幅度降低参保者医疗负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促进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和减轻居民医疗负担方面比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要好,两者差异明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完善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尝试建立全民统一的国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保扶贫精准度,持续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加大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其他文献
《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其它不良影响”被称为商标“不良影响”条款。由于对商标重视程度的提升和该条款本身的模糊性,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首先,文章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法,总结该条款适用的主要争议在于是否结合商标使用、判断主体的不明确、公共利益界定的不明确等。其次,通过立法研究、法条定位、法益探析、与其它条款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不良影响”条款的属性进行分
金融市场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常常将过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推荐给没有经验的金融消费者,或者隐瞒产品的风险属性,一味强调其收益率,其不当推介行为往往导致金融消费者承担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巨额损失。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金融机构行为,我国金融消费者适当性制度正在逐渐完善中。金融消费者适当性制度包括金融消费者的界定,金融机构的适当性义务以及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购买保险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险、重疾险等保障类产品快速增长。然而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家庭健康险参与率仍然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保险交易复杂化的背景下,学者们开始研究个体行为对居民参与保险市场的影响。我国作为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网络扩大带来的人情往来支出日益增加,成为家庭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增多。然而,智能合约在法律上的性质仍不明晰,给实践带来困扰。本文拟综述现有属性争议观点,并考察智能合约的订立过程,以期能够厘清智能合约的法律属性。国外司法实践已经反映出智能合约可能导致合同纠纷,因此认定智能合约是否具有合同属性有其必要性。目前,智能合约存在法律属性上的争议,包括非合同说、合同说、合同形式说以及功能决定说等观点。然而,现有观点存在关注合同
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订立劳动合同进行磋商、接触的过程中,在双方就劳动合同的订立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后,一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拒不签订劳动合同,从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损害的责任。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核心是损害赔偿问题,缔约过失责任性质是独立于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第三种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影响到损害赔偿范围的认定思路。应首先明确缔约过失责任在性质上属于侵权责任,缔约过失损害属于纯粹经济
中国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对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与杀伤力记忆犹新。保险作为主要的损失融资方式对减少受灾群众的财产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保险也是典型的非必需品,个体的风险偏好对于商业保险产品的需求起到关键作用。基于上述客观背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总结为:“以地震为代表的外部冲击是否会影响个体的风险偏好及商业保险需求,且个体风险偏好作为中间变量,在地震影响个体商业保险需求的过程
证券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广泛投资者的参与,而投资者的信心来源于市场信息的机会平等,利用信息优势进行牟利的行为因其损害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任基础而应当被禁止。在禁止内幕交易的刑法制度构造中,违法所得这一指标具备定罪量刑以及罚金刑基准的重要尺度作用,但是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并未给具违法所得的具体核算规则。随着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内幕交易犯罪行为类型也日趋复杂多样,而对于内幕交易犯罪违法所得的具体核定方式的矛
近年来,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扩大,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甚至于依赖,这在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据Cybersecurity Ventures估算,2021年因网络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接近于世界经济的10%,大约6万亿美元。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网络安全保险这一新兴领域,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网络安全企业在法律政策制定、保险产品开发、服务模式优化等方面展开了积
瑕疵异议期,是指对于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买受人进行检验并在发现瑕疵后进行通知的时限。此期限直接影响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否成立。质量保证期,是指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承诺或法律明确规定的标的物符合质量标准或保证使用性能良好的期间。标的物于此期间内出现不符合约定之情形,出卖人需承担约定或法定的质量保证责任。瑕疵检验期起算于标的物交付之时,质量保证期起算于主给付义务完成之时,原本于买卖合同轨道上居先后
作品元素的商品化有利于充分开发作品的商业价值,为作品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我国并无明文规定的权利专门保护这类利益,法院依据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解决相关纠纷。不少学者认为既有法律对这类利益的保护存在局限,实践中法院适用多部门法解决纠纷难度较高,因此支持创设一项单独的权利保护作品元素商品化权益。近年来,一些商标行政案件判决中出现有关作品名称、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讨论,更是激起支持设权保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