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江苏省社区基线人群中与MS相关的一系列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对基线因子分析所获取的MS主因子分别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各主因子对MS、心血管病(CVD)、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的影响。方法1.对“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资料中全部样本人群(5888人)中与MS相关的9个变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转换以得到MS主成分,每个主成分再进行旋转以使得各主成分更易于判读,旋转以后的主成分就称为主因子。2.根据基线人群因子分析得到的原始变量旋转负荷矩阵表,分别将各原始变量依据公式Y=aX1 +bX2 + cX3 + dX4 + eX5 + fX6 + gX7 + hX8+iX9进行合并和数量化,将9个原始变量分别转化为5个MS主因子;用“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已经建立的队列资料(1946人)比较各主因子的MS、CVD、T2DM的发病率。3.以MS各主因子三等分作为自变量,以随访后是否发生MS、CVD、T2DM作为应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各主因子以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第3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计算MS、CVD、T2DM发病率的RR及95%CI,同时还对年龄、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情况进行调整。结果1.对“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资料的基线人群(5888人)进行因子分析,发现5个主因子,包括因子1(“肥胖、血脂”因子)、因子2(“血压、肥胖”因子)、因子3(“LDL-C、肥胖”因子)、因子4(“空腹血糖”因子)、因子5(“炎症”因子)共五个主因子,它们能解释79%的MS总变异。其中,因子1、因子2、因子3通过BMI、WC相联系。2.将MS各主因子的数量化取值三等分,MS的发病率除“LDL-C、肥胖”因子外,其他各主因子的发病率均随着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所有主因子中尤以“肥胖、血脂”因子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将MS各主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引入Cox模型,调整以后,各主因子中除“LDL-C、肥胖”因子外其他主因子的MS的发病率的aRR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尤以“肥胖、血脂”因子的aRR值最高。3.将MS各主因子的数量化取值三等分, CVD的发病率除“LDL-C、肥胖”因子外,其他各主因子的发病率均随着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所有主因子中尤以“血压、肥胖”因子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将MS各主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引入Cox模型,调整以后,各主因子中除“LDL-C、肥胖”因子外,其他主因子CVD发病率的aRR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尤以“血压、肥胖”因子的aRR值最高,而MS总体预测CVD的发病风险的aRR为5.77(3.08-10.81),但是仍低于“血压、肥胖”因子预测CVD的aRR值[8.74(2.66-28.74)]。4.将MS各主因子的数量化取值三等分,T2DM的发病率除“LDL-C、肥胖”因子外,其他各主因子的发病率均随着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所有主因子中尤以“空腹血糖”因子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将MS各主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引入Cox模型,调整以后,各主因子中除“LDL-C、肥胖”因子外,其他主因子T2DM发病率的aRR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尤以“空腹血糖”因子的aRR值最高。而MS总体预测T2DM的aRR为4.56(3.18 -6.54),但是仍低于“空腹血糖”因子预测T2DM的aRR值[7.92(4.54-13.80)]。结论1.基线因子分析的多个主因子的发现说明MS的发生存在不止一个的病理生理机制,很难用一个机制就能解释MS中所有代谢异常的聚集,而肥胖、脂肪组织在MS代谢异常的聚集中起主要作用。2.各主因子对MS发病率最为显著的两个因子是“肥胖、血脂”因子和“肥胖、血压”因子,这可能说明肥胖、血脂紊乱、血压异常是引起MS发病比较重要的原因,MS组分有轻重之分并以肥胖、血脂紊乱、血压异常占主导地位,MS中各个组分的发病机制也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3.各主因子对CVD的预测中,“血压、肥胖”因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防治CVD来说,对发生高血压的肥胖个体积极降血压、减重相对于改善MS患者的多代谢异常可能更具有临床意义。4.“空腹血糖”因子成为MS各主因子中对T2DM发病率影响最大的因子,这可能因为MS的T2DM危险主要源于MS组分中的血糖异常。因此,对MS患者的T2DM的预防重点在于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