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儿童食源性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点的分析,评估各项临床常见指标在疾病诊疗中的价值,以期降低食源性异物的误诊、漏诊率,尽可能避免延误治疗,减少死亡率,同时指导临床宣教工作,预防吸入食源性异物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及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食源性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每位患者均记录以下信息:年龄、性别、异物吸入史、异物种类、滞留部位、滞留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辅助检查等,对以上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食源性异物患儿共264例,年龄以1-3岁为主,占92.80%;男孩与女孩之比为1.72:1;城乡儿童与市区儿童分别占63.63%和36.36%;花生数量最多,占54.92%;吸入异物后50%以上患儿在一天内就诊;左右两侧异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占96.59%,有明确异物吸入史的患儿中61.57%有哭闹、摔倒、跑跳、大笑等诱因。2.纳入的264例异物患儿中,咳嗽、喘鸣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发热、发绀、呼吸困难等;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或可闻及喘鸣音者占95%以上;肺气肿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肺炎、肺不张;异物在气道内滞留不同时间肺气肿或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3.262例完善术前血常规的患儿中,32.44%患儿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45.04%轻度升高(位于10-15*10^9/L);不同异物滞留时间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天组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1天组(P<0.05);262例完善肺CT+气道三维重建的患儿中,79.01%直接显示存在异物;纳入的264例异物患儿术中支气管镜下可见脓性分泌物者占87.50%,粘膜充血肿胀者占75.76%,肉芽组织增生者占11.74%。异物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不同,其镜下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组织状况差异显著(P<0.05)、粘膜充血肿胀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4.纳入的264例异物患儿中,24小时内就诊且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52例,152例患儿中150例完善术前血常规,坚果类组与非坚果类组异物平均白细胞计数及平均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患儿术中支气管镜下见脓性分泌物者120例、见粘膜充血肿胀者107例,坚果类组与非坚果类组异物镜下脓性分泌物及粘膜充血肿胀状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吸入食源性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儿童以幼儿为主,男孩多于女孩,城乡儿童多于市区儿童,左右两侧支气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咳嗽为最常见临床症状,肺气肿为最常见术前并发症。2.花生、核桃等坚果类数量最多,提示应加强对家长及监护人针对性地健康宣教,尽量压碎上述食物后进食,避免儿童独自接触容易引起误吸的食物,尽可能地把异物吸入发生率降至最低。3.吸入食源性异物后,约2/3患儿肺部CT+气道三维重建可直接提示异物影,该手段对食源性异物的确诊率较高,可疑食源性异物的患儿完善该项检查十分必要。4.吸入食源性异物后应尽早取出,以减少局部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组织的增生,减轻异物对气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