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菌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肠道病原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猪肉生产链中广泛分布,生猪因此成为沙门菌的主要载体。然而多种沙门菌在健康猪体内呈潜伏感染,因此沙门菌更加容易流向人们的餐桌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是猪肉生产和食用的大国,更应重视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的防控。猪养殖场作为猪肉生产链中的源头,对猪场沙门菌的防控更是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上海某家规模化猪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以期阐明规模化猪场沙门菌流行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共采集粪便样品587份,分离获得沙门菌158株,总分离率为26.9%;采集饲料样品201份,分离得到10株沙门菌,检出率为5.0%;采集环境拭子样品72份,分离得到15株沙门菌,分离率为20.8%。血清型分布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为猪场优势血清型(39.0%),伦敦沙门菌(24.0%)和肯塔基沙门菌(17.0%)也占据较大比重;饲料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30.0%)和罗森沙门菌(40.0%)。研究期间,猪场沙门菌分离率呈现2次主要变化,将沙门菌分离情况分为3个阶段。2016年4月至12月,猪群沙门菌感染率为46.2%;第二个阶段为2017年3月至9月,沙门菌分离率为8.8%;第三阶段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沙门菌分离率为32.6%。沿着猪场生产线,对猪场12头母猪跟踪调查发现,1头猪在产房环节感染肯塔基沙门菌,2头猪在保育环节分别感染肯塔基沙门菌和罗森沙门菌,说明产房和保育舍是沙门菌感染的风险环节。对猪场154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70%以上的菌株对林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氨苄西林和萘啶酸有耐药性,其中林可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为猪场内常用药物。多重耐药方面,多数菌株表现7重耐药,部分鼠伤寒沙门菌和肯塔基沙门菌对18种抗生素有耐药性。为了探明饲料、环境与猪源沙门菌的关系,对58株鼠伤寒沙门菌和20株罗森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猪场优势的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分为4个主要的PFGE型(T1、T2、T3、T4),其中37株分离株为主体部分T1型,表明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该型沙门菌为优势PFGE型,长期在猪群和猪场环境中流行;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于饲料原料和猪粪便中分离到的7株鼠伤寒沙门菌系T2型,表明饲料中的沙门菌感染了猪群;2017年10月出现了新的PFGE型T3;2017年11月则从新引进的种猪粪便中分离到T4型鼠伤寒沙门菌,表明种猪携带外源沙门菌。对罗森沙门菌的PFGE试验表明,除个别分离株的PFGE型不同以外,其余沙门菌可以分为2种PFGE型(R1、R2),尤其是R2型菌株中包括饲料和粪便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进一步表明被污染的饲料极有可能是场内沙门菌的污染源。结合沙门菌分离率的变化,2017年9月从饲料中分离到罗森沙门菌之后,猪场粪便样品中罗森沙门菌的分离率大幅升高,并且饲料源与粪便源分离株属于同一种PFGE型,表明被污染的饲料是导致猪场沙门菌感染率发生变化,由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的重要原因。选取23株鼠伤寒沙门菌和7株罗森沙门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罗森沙门菌中除SH086以外,其余菌株之间相似性为99.0%~99.6%,其中SH134(饲料来源)与SH136(粪便来源)相似性达到99.6%;鼠伤寒沙门菌菌株之间相似性为99.8%~100.0%,其中SH035(饲料来源)与SH034(粪便来源)相似性高达99.95%,直接表明被污染的饲料是猪场沙门菌的来源。鼠伤寒沙门菌SH073来源于猪舍工人双手擦拭样,与从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的SH071和SH081系同一克隆,表明工作人员是猪舍沙门菌传播的重要载体。2016年11月对猪场沙门菌防控措施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加强对饲料中细菌的监测;二是改进猪场管理模式,提高对工作人员消毒的要求,对相关措施强制执行;三是优化猪场消毒程序,将消毒时间设置在猪群较活跃的时间点,喷雾消毒时间延长30s。结果显示,优化消毒后,猪对沙门菌的感染率由43.0%降至8.8%,表明对防控措施的改进是导致猪场沙门菌的流行率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主要原因。对环境中沙门菌的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围栏中,沙门菌覆盖量在优化消毒前为6.1 MPN/g,优化后降为小于3 MPN/g;优化后水嘴的沙门菌载量比优化前亦有所下降。结果表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合理优化消毒程序可以显著降低猪场沙门菌的分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