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社会整体经济呈良性发展态势的同时,由于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多种原因,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明显,城市弱势群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慈善超市作为社会救助的一种补充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自2004年5月厦门成立第一家“爱心超市”以来,慈善超市目前在岛内的俩个区思明和湖里,以及岛外的集美和海沧都覆盖到了每个街道,而翔安和同安这俩个相对而说村镇密度较大的区也发展了4家慈善超市。慈善超市以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区别于民政部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救济方式,已经成为城市弱势群体享受政府救助之外的重要补充。 但在过去七年的发展过程中,厦门慈善超市的发展遭遇了诸多难题,如慈善超市资金的紧缺、货源的短缺、“超市”的名义与实质上的不吻合等,运作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救助中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厦门慈善超市的实地调研,以及在部分慈善超市个案的基础上,阐述慈善超市的发展现状,同时借鉴国内其它城市以及美国好意慈善事业组织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通过相互之间在收入和支出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厦门慈善超市市场化的对策,包括在运作模式、货源的募集渠道、财务管理等要素方面,来强调慈善超市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性,以推进厦门慈善超市的市场化运作,保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