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海岸带重要生态系统,具有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促淤固滩、净化水质和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功能,同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单位长度海岸线上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其红树林湿地景观独特,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准确了解各区域红树林种类有助于红树林的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目前关于广西红树林遥感识别与监测,主要侧重大尺度红树林分布面积调查和小尺度下的红树林生物物理参数研究。尚缺少广西红树林大尺度的种间精细分类,因此,迫切需要使用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开展红树林种间精细分类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管理、保护和重建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本文基于高分一号(GF-1)、高分二号(GF-2)、高分五号(GF-5)和大疆(DJI)无人机等国产多源遥感数据,开展广西红树林种类遥感研究。以2018年GF-2数据为数据源,在红树林种间精细分类方法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现场样本与分割对象相结合的红树林种间分类方法(OBSO)。基于GF-5高光谱数据,从特征提取和波段选择两个角度开展高光谱数据降维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子空间划分与最小噪声分离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SMNF)和基于子空间划分、最佳指数因子与图像导数相结合的波段选择方法(SOIFID),并以茅尾海红树林为例验证其有效性。在OBSO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2017~2019年GF-2 PMS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SVM分类器对广西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开展精细分类和空间分布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基于GF-2和DJI数据,针对国产高分遥感分类方法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OBSO分类方法所得的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为93.15%。其有效避免了“椒盐”噪声,整体视觉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相比于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更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2.基于GF-5和DJI遥感数据,通过对四种降维方法对比分析,发现自动子空间划分可以有效降低信息冗余,最佳指数因子波段组合降维方法和图像导数运算有助于提高高光谱红树林种类识别精度。其中SOIFID组合式降维方法所得分类结果总体精度最高,为94.30%,比SMNF降维方法提高了3.94%,可以看出,对于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种间精细分类,波段选择降维方法比特征提取降维方法更适用。3.基于GF-2、GF-1和DJI遥感数据,对广西红树林综合监测得出:1)截至2019年11月广西现存红树林总面积为7376 ha。主要分布于河口和港湾区域,整体分布均匀,局部差异较大。2)广西红树林分为8类,分别是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无瓣海桑、秋茄、木榄、老鼠簕和一种盐沼草本植物茳芏。桐花树和白骨壤作为广西红树林的优势种,面积为广西红树林总面积的90.74%,同时也是先锋物种,适应性强,常大面积连片分布于红树林外滩。3)桐花树和白骨壤在广西海岸带整体分布均匀,但局部差异较大;无瓣海桑作为外来物种,主要分布于茅尾海北部沿岸和廉州湾的南流江入海口东侧;红海榄大面积纯生区存在于山口红树林国家保护区;秋茄分布面积很小,仅在珍珠港沿岸有一小片长势非常好的纯生林;木榄作为红树林的后期演替物种,多分布于红树林内滩,主要分布在珍珠港;老鼠簕仅在茅尾海尖山镇大新围村沿岸受潮汐影响的水沟两侧有小面积连片分布;茳芏作为一种盐沼植物主要分布于茅尾海,且在茅尾海分布范围较广,常与桐花树混生。4)北仑河口和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总面积分别是1050.14 ha和635.43 ha,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面积为1557.00 ha。5)以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为典型区域进行红树林种类变迁分析。2007~2017年间,山口保护区红树林种类均为白骨壤、桐花树和红海榄,相比于2007年,2017年山口保护区红树林总面积减少了46.68 ha,其中白骨壤减少了116.50 ha,桐花树增加了68.32 ha,红海榄仅增加了1.40 ha,各红树林种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丹兜海区域。红树林内部斑块扩张明显,破碎程度加剧,景观聚集度以及连通性不断降低。引起红树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极端天气和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