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广泛讨论,一味追求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现如今已反向制约着经济再发展,这一点引起了企业家与学者们的反思。最早起源于国外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现如今已在国内企业中广泛传播,有关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其绩效影响的学术文章也层出不穷,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于二者之间的正反向关系,期望通过企业的相关实践行为,达到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局面。在现有研究中,研究者大多把制度环境看作“前因变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环境意识的增强,制度环境的角色是否会发生改变,扮演着“调节作用”的角色?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是有趣和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模型,通过竞争模型指标的对比,从而了解制度环境影响下的不同差异,旨在为政府决策以及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和解析供应链管理理论、企业环境绩效以及政府环境规制理论等相关管理学文献,结合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其环境绩效的影响实际,构建了行为影响绩效的概念模型。继而具体描述了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问卷发放与回收等过程,运用SPSS19.0与MPLUS7.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全模型检验,从而通过对制度环境的不同作用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其环境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重点关注绿色设计,其对企业自身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能力提升最大,其次是绿色回收,再而是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与供应链上下游的绿色合作提升能力最小;(2)企业应主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以更有效地提高其环境绩效;(3)现阶段,即使苏南五市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大中型企业仍然未做到主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环境依旧处于主动推动的作用。由这一结论,可以延伸进行推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绝大部分企业,很可能普遍处于被动实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状态,其环境绩效的提升是处于制度环境压力下的一种妥协;(4)企业应主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环境作为调节作用更有助于企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现阶段,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主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意识,故无法做到制度环境完全作为调节变量的状态,虽然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时的企业环境绩效受到的影响最佳,但这一模式得不到实现。所以现阶段政府能提供的制度环境,最合理的状态是:既作为“前因变量”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也作为“调节变量”对其进行激励。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分别从企业与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措施建议。引导企业如何有效提升其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能力,指导其是否应该主动实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向政府提出规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意见,以扶持企业有效提升其环境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