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及中医病性证素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x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危险因素及特征;而后探索临床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性证素与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诊疗做出一定贡献。2方法2.1研究一: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特征分析从2020.08-2021.01前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门诊及病房的流动人员中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未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普通人(对照组),记录的发病风险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RA家族史、婚姻状况)、职业特征(职业、工作环境、粉尘接触情况)、生活方式(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肺部疾病、牙周疾病)情况,女性单独收集月经初潮年龄。将数据录入SPSS25.0,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单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的风险值。2.2研究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与中医病性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收集“研究一”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风险因素信息,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课题组专家建议,最终选用的中医病性证素有“气虚、阳虚、阴虚、寒、湿、热、血瘀”,根据证素积分诊断量表对患者进行证素判定。将上述信息纳入Excel表格建立RA患者数据库,利用SPSS25.0软件对中医病性证素与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结果3.1研究一的结果(1)本研究实际获得调查问卷275份,调查问卷完整且合格者241名,合格率为87.6%;共纳入男性90人,女性151人,男女比例约1∶1.7;平均年龄为(51.29±15.35)岁。(2)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遗传因素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中是否接触粉尘和工作环境是否潮湿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有吸烟、饮酒史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牙周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人群和未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女性人群月经初潮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的女性初潮年龄为(14.82±2.27)岁,对照组的女性初潮年龄为(13.63±1.43)岁。(3)RA发病风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工作环境潮湿(OR=14.11,95%CI:2.84~70.14)、工作中接触粉尘(OR=6.94,95%CI:2.92~16.54)、性别为女性(OR=4.36,95%CI:1.80~10.55)、一级亲属患有RA(OR=4.19,95%CI:1.05~16.72)是调查对象RA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初高中(OR=0.30,95%CI:0.13~0.73)、大专及以上(OR=0.02,95%CI:0.00~0.11)是调查对象RA的保护因素。3.2研究二的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5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占总数的21.2%;女性患者有67例,占研究总数的78.8%。女性RA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男性为3.7∶1。(2)一般特征人口学特征:从年龄来看,本研究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9岁,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平均年龄为59.26±9.90岁。其中按年龄段分布,41-60岁(37例,43.5%)和61岁及以上(44例,51.8%)的人数最多,40岁及以下有(4例,4.7%)。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中,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初高中人数占比最多(41%,57%),而大专及以上人数占比较小(2%)。85例患者的婚姻状态中,最常见的是已婚(79名,92.8%),未婚、离异和丧偶的比例相同(均为2名,2.4%)。从家族史来看,85例患者中,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亲生兄弟姐妹)患有RA的人数为12例,占总数的14.1%,一级亲属未患有RA的人数为73例,占总数的85.9%。职业特征: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85例患者从事职业比例:工人(49.4%)>农民(27.0%)>个体(9.4%)>白领(7.1%)>教师(4.7%)>干部(2.4%)。本研究中有47例(55.3%)患者接触粉尘,将粉尘种类按频次排序,棉尘、二氧化硅粉尘、金属粉尘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尘土、粉笔灰尘、化学纤维、煤尘、粮食粉尘等。从工作环境来看,85例患者中,室内工作比例(68.2%)>户外工作(31.8%),无工作环境潮湿(70.6%)>工作环境潮湿(29.4%)。生活习惯:有吸烟史(24例,28.2%)<无吸烟史(61例,71.8%),有饮酒史(12例,14.1%)<无饮酒史(85.9%)。女性特征:本研究共纳入了67例女性,其中育龄期女性9例,58例女性已绝经。初潮年龄:晚于14岁(30例,45%)>13-14岁(29例,43%)>早于13岁(8例,12%)。月经周期:27-29天(47例,70%)>大于29天(13例,19%)>少于27天(7例,11%)。行经天数:5-7天(53例,79%)>少于5天(10例,15%)>大于7天(4例,6%)。绝经年龄:49岁以后绝经(39例,67%)>48及以前绝经(19例,33%)。(3)临床特征8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6.51±12.01)岁,RA病程0.5~48年,平均(12.67±9.98)年。从发病季节来看,本研究中发病季节比例最高的是夏季,其次为冬季和秋季,春季发病的人最少。从发病诱因来看,无明显诱因(33%)和着凉(47%)最多,其次是劳累和劳累+着凉。在女性中,存在围绝经期和产褥期发病的有19例,占女性患者总数的32.8%。从临床表现看,85例患者中,小关节起病(50例,58.8%)>大小关节同时起病(32例,37.6%)>大关节起病(3例,3.6%)。从关节变形情况来看,85例患者中有60例出现关节变形,占总人数的70.6%,关节变形所用时间为(6.87±6.85)年。从合并症情况来看,合并慢性肺系疾病(12例,14.1%)<未合并慢性肺系疾病(73例,85.9%),合并牙周疾病(39例,45.9%)<未合并牙周疾病(46例,54.1%)。整理合并牙周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牙周疾病发病时间早于RA的有25例(64.1%),RA发病时间早于牙周疾病的有14例(35.9%)。(4)中医病性证素特征85例患者中,虚性证素以阴虚为主,其次是阳虚、气虚;实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血瘀、热、寒。4个实性证素在3个虚性证素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合并血瘀、气虚合并寒、阳虚合并湿、阴虚合并血瘀为最多见的证素组合类型。(5)中医病性证素特征与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性别:不同性别的虚性证素和实性证素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虚性证素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40岁及以下较常出现气虚证素,41-60岁易出现阳虚证素,而61岁及以上则是阴虚证素最为多见。不同年龄的实性证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接触:接触粉尘和不接触粉尘的RA患者虚性证素和实性证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接触粉尘的RA患者最常见阴虚和血瘀的中医证素,不接触粉尘的RA患者最常见气虚和湿的中医证素。工作环境潮湿:工作环境潮湿和工作环境不潮湿的RA患者虚性证素和实性证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工作环境潮湿的RA患者最常见阳虚和湿的中医证素,工作环境不潮湿的患者最常见阴虚和血瘀的中医证素。合并症:是否患有肺部疾病的虚性证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比例为阴虚>气虚>阳虚;是否合并肺部疾病与实性证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患有牙周疾病的虚性证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比例为阴虚>阳虚>气虚;是否患有牙周疾病的实性证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比例为湿>血瘀>热>寒。可见合并牙周疾病的患者最常见阴虚夹湿的证素。生活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活习惯的RA患者虚性证素和实性证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1.性别女性、工作中接触粉尘、工作环境潮湿、一级亲属患有RA、文化程度偏低是RA的危险因素。2.女性RA人群的初潮年龄与女性未患有RA的人群相比显著升高。3.工作中接触粉尘的RA患者更易出现阴虚兼瘀证,工作环境潮湿的RA患者更易出现阳虚兼湿证。患有肺部疾病的RA患者更易出现阴虚证,患有牙周疾病的RA患者更易出现阴虚兼湿、阴虚兼瘀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近10年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析上肢取穴、选经及处方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得针刺处方规律进行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激发循经感传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试验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手工等方式检索、收集、筛选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孕妇一般情况、孕前及孕期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患病情况、妊娠期用药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妊娠期用药(包括中药及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妊娠期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划将天津市16个区划分为中心城区、郊区2个区域,采用抽签法从2个区域中各抽
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温阳化痰通络法配合调神益智针法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温阳法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运用,以期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更多的临床方案及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根据纳入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住院部及门诊脑卒中患者,共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
目的以子午流注学术理论为基础探究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过程中时间对于疗效的影响程度,对子午流注纳甲法与温通针法相配合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程度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提供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推广意义的治疗方法。方法共纳入64例中风后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前进行基本资料统计,保证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3例(脱落2例),对照组31例(脱落1例),脱落
目的通过对比全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变化情况,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行子宫切除术时是否切除卵巢提供理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证候及中医证型变化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改善子宫切除术后机体状态、发挥中医药优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于天津中医
目的探析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观察远端取穴(后溪穴、中渚穴)、局部手法(阻力针法、平补平泻法)、针刺时机(<4周、4-12周)三因素两水平不同组合方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筛选出基于以上不同因素水平的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化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计算机、手工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目的通过理论研究探讨辛开苦降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并以导师临床经验代表方为治方,观察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痰瘀结证的有效性,为拓展辛开苦降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痰瘀结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古今文献,梳理辛开苦降法源流,总结其临床应用,揭示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内涵;探讨稳定型心绞痛热痰瘀结证的病机,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经方加减治疗稳定型
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水量、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中医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及理论根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经B超证实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共纳入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
目的:本文基于应森林教授“双毒学说”学术思想,总结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法则及遣方用药思路。应森林教授认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为“双毒”所致,通过观察“清解双毒方”或甲氨蝶呤片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双毒学说”指导下的“清解双毒方”的实际临床疗效。概括“双毒学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有
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以眩晕为主要特点,还可出现头痛、颈肩痛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增大,长期的伏案工作量增多,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发病人群越发广泛。而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很大优势。本课题意在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刺治疗方法,应用常规针刺法与“调神止晕”针刺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