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指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前提下,个体间接性地体验并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共情在国际环境下的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共情及其相关理论和测量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法对53名赴任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使用自然观察法考察了悉尼地区的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研究结果: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共情水平良好,其中共情关注维度在各个维度中水平最高,想象维度次之,观点采择和个人忧伤分别处于第三、第四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共情水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并不显著: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共情水平在授课人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授课人数在0-15人之间的高于授课人数在31-50之间的;在实际汉语课堂中,汉语教师志愿者较少表现出与共情相关的行动,较少或没有共情。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理论提出或总结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共情水平、改善情绪智力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用爱的语言作为共情的起点;共情式积极倾听;减少不利共情的操作;提高语文水平,加强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非言语信息的捕捉能力。此外还总结了教师共情干预的一般性方法、提出了一些有关汉语课堂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