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岛(1901年—1981年),原名章廷谦,现代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文学社团组织者、鲁迅研究专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主要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集中于五四时期。散文集《月夜》与“语丝文体”都表现出他积极活跃的文学态度。同时,他与鲁迅、周作人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是五四文学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世纪后期,他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此时他不仅参与了鲁迅研究的相关工作,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回忆鲁迅类文章、批判林庚《中国文学简史》(上卷)论文、当代散文评论等。本文在梳理川岛文学道路和文学活动的基础上,指出三个主要观点。川岛的五四文学活动折射出特定历史语境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诉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见证人,他对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川岛的文革事件体现出了现代知识分子政治影响下的心理变形和无奈。本论文的创新点表现在:其一,本文首次将川岛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活动作了系统性研究;其二,将川岛的文学创作置于文学历史场中进行全面考察,注重其文学作品与同时代类似作品的比较,从多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复杂内涵;其三,通过对川岛文学活动的梳理,反思当下文学史叙写规则。 本文分四个层面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说明选题意义和价值。重点对学术界已有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学术界对川岛的研究基本未展开,关于川岛的研究成果少,相关少量研究论述不清晰,且存在一些基本史料的错误。之所以学术界尚无川岛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是因为研究者对川岛文学道路和文学活动的价值判断出现了一些偏差。因此,本文着眼于透过文学活动来探讨川岛的文学意义和贡献。 第一章从两个主要考察层面探讨川岛在五四时期的文学道路和文学活动。以川岛的婚恋观为考察层面,从川岛和孙斐君的恋爱为切入点,探讨川岛在五四时期的文学写作和心理动程。透过恋爱生活反映了川岛青春期心理与五四时代精神的结合。散文集《月夜》浪漫欢欣与苦闷无奈的文学风格则诠释出了这种复杂的结合。另一方面,以川岛在“语丝文体”中的建构为考察层面,探讨了他在时代影响下的突进与倒退。 第二章以川岛与鲁迅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川岛在鲁迅研究工作中的地位与贡献。川岛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揭开了二周关系的失和,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厦大时期川岛与鲁迅保持步调一致,这对研究鲁迅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川岛在回忆集《和鲁迅相处的日子》中以仰慕者的姿态“还原”了光辉伟大的鲁迅。 第三章分析了川岛与文革相关的两件“风波”,从批判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上卷)事件中折射出现代知识分子在政治斗争中的思想异化,从钱钟书、冯友兰由谣言而引发的一次误会中可以发现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性扭曲,并进一步探讨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恩怨”。 结语部分概括了川岛的主要文学活动,并从中国文学史叙写规则方面分析了造成川岛被遗忘的原因,指出川岛应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