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也受到了各国教育改革的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与之前的2001版相比更突出了英语教学的交际性,这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所以,论文就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交际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能改变“哑巴英语”的教学现象。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了解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把握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交际性的现状,从现状中探索问题关键并初步讨论现状原因。然后从现实初中英语课堂入手,进一步了解教师课堂话语的交际性,包括教师话语量、课堂提问、会话结构、意义协商和反馈这五个方面。观察发现存在教师话语量远比学生多、展示性问题过多、提问等待时间过少、IRF会话结构高频、意义协商中的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的方式过少、反馈单调缺乏实质内容等问题。接着访谈相关一线教师对现状的认知和观点,以拓展论文的研究视角。以上实证调查结果都采用了“AAP”分析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现状成因,主要从教师、学生、社会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教师方面包括对交际定义及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教学理念老旧、语言交际素养不高、交际教学能力欠缺和交际话语的感染力不强。学生方面包括对交际定义与重要性理解存在偏差和交际主动性缺乏。社会方面包括教学成果评价存在缺陷、相关交流平台缺乏和《标准》落实不到位。针对这些现状成因,论文也进行了解决对策的思考:教师应提升课堂交际话语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和体验交际课程;学校及教管部门须构建利于课堂话语交际性提升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