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唐以来,二王帖学始终是书法的主流,经历朝历代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随着清代中期碑学的兴起,帖学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碑学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物极必反,清末碑学出现“馆阁体”式发展,如李瑞清式的颤抖做作、陶浚宣的刻板等,这种食古不化的弊端完全暴露出来,使得书家对碑学、帖学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中沈曾植是碑帖融合的第一人,后来的曾熙以帖补碑、于右任纳碑入帖,促进了碑学与帖学融合的发展。民国时期,碑学仍居主流地位,但帖学的回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出现了一批以二王为宗的书家,如沈尹默、白蕉、潘伯鹰、邓散木等人,沈尹默是立足于二王帖学的代表人物,他高举“回归传统”、“帖学经典”的大旗,以一己之力高举复兴二王帖学的大旗,无论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出现白蕉、潘伯鹰、邓散木等一大批二王帖学的实践者,他们对二王帖学的复兴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使得二王帖学又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当时中国书坛,并直接影响于当代。本文从四个部分对民国时期二王帖学研究进行论述。第一章,对二王帖学概念及二王帖学在历代传承与发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阐述民国时期二王帖学复兴的原因、总体风格特征和历史意义。第三章,为本文的重要章节,重点论述了沈尹默、白蕉等人对二王帖学的继承与创新,从书法创作、书学理念和书法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强调沈尹默、白蕉等书家一生为复兴二王帖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第四章,论述民国时期二王帖学对当下书坛的影响,进一步思考当下书坛二王书法热的现象,避免对二王帖学的理解出现偏差,二王帖学的复兴对当下二王书法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