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民族乐团演奏水平的因素分析 ——以西南大学民族乐团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出来。民族乐团作为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审美素质与创新能力,在营造良好艺术氛围的同时,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使民族音乐贴近学生、实际与生活。不同于专业民族乐团,学校民族乐团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载体,围绕学校与学生发展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侧重于对学生乐团意识的塑造、专业技能的提升、音乐情感的体会和学科建设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民族乐团的演奏水平受相关影响因素而存在。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西南大学民族乐团为例,根据学校民族乐团的客观实际,就影响西南大学民族乐团演奏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充分体现学校民族乐团发展特色的同时,希望为同类型学校民族乐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总结与思考。绪论部分:阐述本研究的缘由及背景、价值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对民族乐团与演奏水平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民族乐团演奏水平的基本判定进行一般性陈述。第二章,对研究主体西南大学民族乐团进行界定,归纳整理其建团目的、建团意义、乐团构成、排练曲目、排练方式、管理模式、演出实践等方面,并对其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第三章,罗列影响因素并对其产生的前提条件进行梳理,以第二章内容为基础,分别从教学、实践和其他三个层面具体分析各因素对乐团带来的影响。总结与思考,精炼影响西南大学民族乐团演奏水平的各项因素。试图就如何更好地建设学校民族乐团、如何提升民族乐团作为一门合奏课与学生实践平台的价值、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的美育作用等提出思考和建议。力求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学校乐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措施。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竞争激烈,工作岗位紧缺,各个群体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压力,据相关报道指出,近些年来,国内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且大学生已经成抑郁症患者的主体,而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抑郁症可以通过治疗来减缓,但是好多人未达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症状,处于阈下抑郁,也就是具有抑郁倾向的状态,并未引起重视,因而错过了最早发现和治疗的时机。负性
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和声、调式、音色等等。节奏要素也被称作“音乐的骨骼”,在本研究中,主要对节奏这一重要的要素进行深入讨论。节奏要素不仅仅只在音乐艺术中,在大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活动当中,也存在着节奏。有规律的、有时间维度的、一种有韵律的变化,也被称之为节奏。而打击乐作为节奏乐器,在歌曲中起着重要作用,往往打击乐器的节奏类型决定了整个歌曲的速度与情感方向。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音乐节奏的研究不少
对于尚处提升阶段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文学作品的简写本对于提高其语言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法隐喻的使用及其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原著与简写本在可读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研究经典文学原著及其简写本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无论对语法隐喻理论的应用,还是对面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改写及教学实践都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视角出发,对《巴斯维尔克猎犬》的原著以及面向英语母语学习者和中国英语学
随着AI技术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音乐创作、录制、教育等环节。AI与音乐的核心交结点是音乐形态问题(由音乐形式理论衍生)。然而面对人工智能音乐这一交叉学科,由于国内教育将艺术界与科技界割裂严重,许多计算机技术研发的文章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有着与音乐实际不符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对计算机技术的不了解,大部分音乐研究或者止步于此,或者直接卷入AI音乐制作,音乐学界鲜见以学科对
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会演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发展的一个契机,各地艺术文化互通交流,传统音乐得以更好地传播出去。本研究在分析同一首筝曲不同时期的演奏版本时发现,不同版本在作品处理上存在明显差异。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是通过音响形态呈现的,因此,本研究选定9首传统筝曲的两类演奏版本(20世纪50年代前的演奏版本与现当代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共计18首筝曲),采用实证研究和谱例分析的方法,深入讨论两类版本的差异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作为特殊教育分支的视障音乐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视障音乐教育中的课外音乐活动。我国对课外活动这方面的关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民国时期,其中学校的管乐团作为学生艺术团体,属于课外音乐活动。管乐团作为西南地区A视障学校的特色办学项目,不仅体现出办学体制的多样化,也体现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音乐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普及性较强的音乐表演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童声合唱作为合唱艺术的不同类别,在我国的合唱发展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期间也不断涌现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团体。童年阶段是学习音乐艺术的启蒙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合唱对于孩子的意义除了学习音乐知识之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益处。近几年,我国不断倡导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这与合唱的理念“和谐”不
位于三峡库区腹地、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涪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有北宋绍圣年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谪涪时讲学和注《易》于此的点易洞,为涪陵地区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佛教场所——天子殿(法雨寺)、北崖寺、普陀寺和万佛寺。民间宗教信仰较普遍,丧事超度与节日祈福活动都有专业的民间法师承担。龚氏家族师徒们就是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法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不少身兼作曲家与演奏家身份的音乐家,但学术界关于这些音乐家的研究几乎一致倾向于从作曲家的视角出发,缺乏对其演奏家身份以及其演奏本身的研究。丁善德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钢琴家,也是我国首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他是中国钢琴演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但现有关于丁善德的研究却几乎完全集中于他的创作生涯以及作品风格等方面,少量关于他钢琴演奏的文献也只是以普及性
徐增(1612-?)江南长洲人。明末清初诗人,诗评家,佛教居士,工诗善画。作诗、论诗以盛唐为宗,尤重杜甫、王维。其诗歌选本《而庵说唐诗》诗论著作《而庵诗话》诗集《九诰堂集》分别从选、论、作三个层面体现了对王维的接受。本文也拟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徐增对王维的接受情况。绪论概述徐增的整体研究与王维诗歌接受研究的现状。徐增在文史研究中,被当作独立研究对象的时间较短,对于其诗歌的接受研究尚无人涉及。王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