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茫荡山、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南部的仙霞岭—武夷山脉,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之一。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我国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两个生物类群。本文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样线法对福建茫荡山和武夷山两个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结果如下:(1)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9科22属33种,其中蛙科和姬蛙属为优势科、属。黑眶蟾蜍DDttaphrynus melanostictus、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 fujianensis为数量优势种。采用Margalef指数计算其生态类型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陆栖静水型(1.334)、溪流型(0.843)、静水型(0.580)、树栖型(0.239)、陆栖溪流型(0)。(2)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有爬行动物2目14科50属73种,其中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 incognitus、福清链蛇Lycodon futsingensis为调查新记录种。蓝尾石龙子Plestiodon elegaans、铜蜒艇Sphenomorphus indicus、翠青蛇 Cyclophiops major为当地优势种。生态类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灌丛石隙型丰富度最高(3.376)、其次是林栖傍水型(1.2430)、住宅型(0.9618)、水栖型和树栖型(0.7213)、土栖型只发现1种,多样性指数为0。(3)武夷山桐木辖区调查到两栖动物2目5科13属18种,其中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黄岗臭蛙 Odorrana huanggangensis、华南湍蛙 Amolops ricketti、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fujianensis为数量优势种。生态类型方面溪流型丰富度指数最高(1.5490),静水型最低(0.3235),陆栖溪流型和陆栖静水型分别为0.5939、0.5557,未发现树栖型物种。(4)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辖区发现爬行动物2目8科26属30种,蓝尾石龙子Plestiodonelegans、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atouchii、福建绿蝮Viridovipera stejnegeri为当地优势种。生态类型方面丰富度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灌丛石隙型(4.1354)、林栖傍水型(2.0556)、住宅型(0.7213)、树栖型(0.7059)、水栖型(0.3285)。(5)对两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G-F指数测定,结果表明:科间多样性方面,茫荡山爬行类(DF=7.9935)>武夷山爬行类(DF=7.8658)>武夷山两栖类(DF=6.4127)>茫荡山两栖类(DF=6.2584);属间多样性方面,武夷山爬行类(DG=3.8517)>茫荡山爬行类(DG=3.7919)>武夷山两栖类(DG=3.0352)>茫荡山两栖类(DG=2.9766)。(6)对福建武夷山、茫荡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地理区系分析:两个保护区同处武夷山脉,东洋界物种特征明显,其中华中华南区共有物种占绝对优势(两栖类60%、爬行类75%)。(7)两个保护区两栖类有受威胁物种13种(32.50%),国家IⅡ级保护动物2种:虎纹蛙Hoplobatrahus chinensis、大鲵Andrias davidianus“3 有动物”32 种,CITES公约物种1种;爬行动物有受威胁物种35种(41.67%),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蟒Python bivittats,“3有动物”74种,CITES公约物种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