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杆状病毒的感染力与病毒的粒子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初步阐明了外源的病毒囊膜糖蛋白以及病毒的抗细胞凋亡活性因子能够显著的提高病毒的感染力。第一章:文献综述。简要介绍了杆状病毒的分支分类、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以及病毒的感染及复制机理。介绍了杆状病毒中与病毒感染的宿主域或是与病毒感染力有关的囊膜糖蛋白GP64和F以及具有抗细胞凋亡活性的P35和IAP基因的作用机理。最后对本研究中用于进行病毒绝对拷贝数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中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感染力与病毒粒子数间的对应关系研究。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技术为HaSNPV出芽病毒粒子的感染力进行测定。作为一种灵敏并且准确的定量方法,我们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病毒滴度。通过和终点稀释法的比较,发现这种方法更加快捷而且准确。在测定共表达AcMNPV GP64的重组病毒vHa+gp64+egfp在HzAM1细胞中的生长曲线时我们发现,vHa+gp64+egfp产生的子代病毒的滴度是对照病毒vHa +egfp的近10倍。为了解释造成这种感染力差异的原因,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直观地反应出病毒粒子数和感染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vHa+gp64+egfp形成一次有效感染需要的病毒粒子数仅为vHa +egfp的1/10,推测是由于GP64的表达提高了vHa+gp64+egfp吸附并进入细胞的效率,从而提高其侵染效率。我们进一步比较了这两种HaSNPV在感染过程中吸附到细胞表面及进入到细胞内的病毒粒子数的情况,发现在用相同感染复数的病毒来感染细胞的情况下,虽然vHa+gp64+egfp的病毒粒子数仅为vHa +egfp的1/10,但在HzAM1细胞中能够检测到相同拷贝的病毒数。第三章:杆状病毒对非敏感细胞的感染特性研究及共表达GP64和P35基因的重组HaSNPV病毒的构建。用第二章中建立的方法我们作了vHa+gp64+egfp和vHa+egfp感染SeUCR细胞后产生的子代病毒及其感染性的分析,发现所产生的子代病毒的感染力较低,推测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凋亡导致产生的子代病毒有缺陷的缘故。因此我们构建了一株共表达AcMNPV的囊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