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下的贸易附加值研究——以我国加工贸易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壁垒、交通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等也不断下降,国际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方式,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这种分工的主要特点是指在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序或区段分散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这种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形式成为世界贸易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展中国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而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贸易顺差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而各种解释所关注的焦点最终都是在分工和贸易中利益分配的多少。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产品内分工的相关理论,并试图阐明产品内的分工利益来源和贸易利益分配的决定因素,且推导出了计算产品内分工程度的指标公式和分工价值链上的附加值度量指标公式,以便进行相关定量分析;然后从实证角度,在“东亚-中国-美国”的产品内分工模式下,以我国的加工贸易为例,分析了我国在该生产链条上获得贸易附加值的多少及其影响因素,指出规模经济和产品内分工程度与贸易附加值都正相关,但我国相对美国的市场竞争力与贸易附加值负相关,这说明我国在国际市场中还相对缺乏竞争优势,而且还发现我国劳动密集型部门获得的附加值要多于资本密集型部门,这表明我国参与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仍然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避免被长期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迫切需要对我国加工贸易进行转型升级;最后,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如何转型升级,结合本文相关分析,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任何食品加工手段都会对食品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与最常规的加热相比,紫外线处理的破坏要小得多.对于一些希望保持“自然状态”的食物,比如果汁,它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身保险市场的开放,大量中外资保险公司在湖南省纷纷成立了省级和地市级分公司,人身保险市场中的经营机构大量增加,竞争十分的激烈。在湖南省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例如:险种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不高、监管不严格等。在保险公司方面,人们对于湖南省居民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和需求特点还所知甚少,湖南省的人身保险公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