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租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它的研究基本沿袭公共选择学派关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的传统,重点集中在寻租造成资源浪费的计算、以及怎样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两个方面。这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西方各国而言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这样的寻租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先天不足:它没有将制度环境的变迁因素纳入自己的研究框架。这种先天不足是由西方经济学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他们没有机会体察制度环境处于变迁过程中的寻租现象,因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局部的真实。中国的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寻租行为的宝贵机会,同时也为我们丰富和发展寻租理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用经济学的传统方法研究寻租行为,重新界定租金、经济租金、寻租等基本概念,全面考察租金的形成方式、寻租主体的决策过程、寻租行为的一般规律、寻租产生的制度背景,以及寻租造成的经济效应,以最终建立寻租理论的基本研究框架。本文在全面回顾新古典寻租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简要归纳寻租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之后,对新古典寻租理论的理论贡献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它的理论薄弱环节与缺陷。作者认为,寻租研究至今仍局限于福利计算层次而没有将意识形态纳入分析,过分热衷于“浪费”的计算,以至于包括“寻租”在内的一些基本概念至今尚无定论。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寻租研究的理论建构。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源头探究租金的本质、来源、生成途径与决定方式,扬弃了传统经济租金概念中的“机会成本”、引入“一般租金”概念重新界定经济租金,最终给出寻租行为的一般定义:寻租是指市场主体利用或制造制度缺陷、乃至破坏制度以谋求经济租金的行为。随后,本文在全面考察和分析各种寻租现象的基础上,在一般意义上讨论了寻租行为,包括经济租金的生成规律和行为主体实现经济租金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判定寻租行为的两个基本标准:制度标准和租金性质标准,把寻求一般租金行为从寻租行为中成功分离出来,解决了长期困扰新古典寻租理论的一个难题。其次,本文剖析了寻租行为的发生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经济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