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揭示其防治脂肪肝的可能机制,为针刺防治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针刺治则治法理论。 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3组。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加白酒灌胃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对针刺组进行电针“足三里”、“丰隆”的抗脂肪肝的研究。10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肝功能、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光镜、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念学的变化。 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血清CHOL、LDL-C、TB、ALT、AST、TNF-α、IL-6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P<0.05)。针刺组CHOL、LDL-C、TB、ALT、TNF-α、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 2.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滴大小不一,呈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水肿严重,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且100%存在汇管区炎症和小叶内炎症,未发现碎屑样坏死,大多出现灶性纤维增生,但其中2例出现桥接坏死,。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脂肪变性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均明显减轻,但仍有2例出现桥接坏死。 3.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可见散在糖原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内质网肿胀。针刺组肝细胞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脂滴,线粒体、内质网轻度肿胀,其超微结构改变介于模型组和正常组之间。 结论: 1.脂肪肝大鼠模型成功建立; 2.针刺“足三里”、“丰隆”穴有明显的抗脂肪肝作用; 3.血清CHOL、HDL-C、LDL-C、TB、ALT、AST含量可作为脂肪肝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但肝组织活检仍是诊治的金标准: 4.细胞因子TNF-α、IL-6在本实验动物模型的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针刺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肝细胞、肝库普弗细胞等释放TNF-α、IL-6,从而减轻对肝细胞的损伤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