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其中良好的根管预备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弯曲根管的预备是临床工作的难点,既要预备出符合要求的根管形态,又要避免和减少根管预备器械折断的发生。本研究应用临床常用的不锈钢根管锉,利用口腔根管器械循环疲劳性能实验系统探讨不同根管弯曲度及不同横截面积根管锉的循环疲劳性能和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避免根管预备器械折断的发生。实验方法:1.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自主研制口腔根管器械循环疲劳性能测试系统。2.选取30#不锈钢K锉30支,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支。将这3组不锈钢K锉分别在弯曲度为45°、60°、90°的人工模拟根管中进行循环疲劳性能测试,3组实验均采用16:1减速手机(输出转速350 rpm,扭矩52 Nmm)驱动不锈钢K锉旋转,记录每组器械折断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器械折断表面抽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SEM)。3.选取25#、30#、35#不锈钢K锉(长25 mm,锥度相同)各30支,每种型号随机分为3组,共9组,标号为1-9,其中1-3组为25#-45°、30#-45°、35#-45°,4-6组为25#-60°、30#-60°、35#-60°,7-9组为25#-90°、30#-90°、35#-90°,这9组分别置于弯曲角度为45°、60°、90°的自制人工模拟弯曲根管中,用16:1减速手机(输出转速350 rpm,扭矩52 Nmm)驱动不锈钢K锉。记录每组器械折断所需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将实验3中25#、30#、35#不锈钢K型锉1-9组折断后的器械进行收集,利用电子游标卡尺对每一组断尖长度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1.自主研制的口腔根管器械循环疲劳性能实验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使测试结果标准化。2.不锈钢K型根管锉循环疲劳性能1-3组断裂时的转数分别是3998.83±509.32(转),552.78±113.28(转),180.36±58.51(转),如表1所示,3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断口形貌的扫描电镜图得出:3组不锈钢K锉的断口均为韧性断口,断口表面可见大量韧窝且存在断裂时形成的微观空洞。3.不锈钢K型根管锉循环疲劳性能1-9组的转数分别为7280.63(±1142.12)(转),3998.83(±509.32)(转),2946.94(±541.45)(转),1055.90(±239.71)(转),552.78(±113.28)(转),497.82(±81.21)(转),240.62(±41.9)(转),180.36(±58.51)(转),120.28(±18.14)(转),9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锈钢K型根管锉1-9组的断尖长度分别为5.60±0.40(mm),5.88±0.88(mm),5.50±0.35(mm),5.40±0.48(mm),5.78±0.47(mm),5.10±0.21(mm),5.26±0.45(mm),5.00±0.22(mm),4.90±0.27(mm),在同一弯曲角度的根管中,不同型号的根管锉断尖长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不锈钢K锉在45°,60°,90°弯曲根管中段尖长度逐渐变短,差异不明显﹙P>0.05﹚,30#,35#不锈钢K锉在45°,60°,90°弯曲根管中段尖长度逐渐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本实验所需的口腔根管器械循环疲劳性能实验系统,确保实验环境稳定可靠,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使测试结果标准化。2.相同型号不锈钢K锉在人工模拟根管中循环疲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根管弯曲角度加大,不锈钢根管器械越易产生金属疲劳。3.不锈钢K型根管锉在长度和锥度相同的条件下,横截面积越大根管器械的循环疲劳性能越低,器械越容易折断。同时,在三种不同弯曲角度的人工模拟根管平台上,所得到的结果一致,趋势相同。4.在相同弯曲角度的根管中,不同横截面积不锈钢K型锉折断位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同型号的不锈钢K型锉在不同弯曲角度的根管中,随着弯曲角度增大,折断位置越靠近根尖部位,即断尖长度越短,断针取出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