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当前,世界各国正在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积极抢占下一轮科学革命制高点。与其他科学领域相比,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近些年,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取得了不少重大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尽管如此,相比于多数发达国家,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起步较晚,数量较少,质量偏低,知名不够。为此,专门针对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案例研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探讨其生成模式和创新规律,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树立赶超目标、借鉴成功经验,便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之上,吸收了评价理论、构成理论、生成理论的内涵精华,应用了批判主义方法论、思辨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综合采用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案例法,研究讨论了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要素构成、生成动力来源、生成模式分形等问题。最后,在比较分析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基础上,探讨了加快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建设的路径选择和优化策略,完成了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分析和研究问题,再到解决和反思问题的研究程序。本文主要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和结论:一是在系统梳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综合评价与专科排名基础上,运用引文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遴选出50所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并设计了一套相对完备的遴选和验证办法,这在生命科学行业领域尚属首次。二是突破了研究机构成长问题时经典的表观构成论的哲学视角,拿起系统论和生成论的哲学武器,重新审视了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要素构成、互动关系和效能显示等问题,在充分考虑到其生成的历史背景基础上,运用粗糙集的聚类理论和数学方法,推导出6种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生成模式,即基因型、环境型、突变型、基因型+突变型、基因型+环境型、环境型+突变型。在模式分型基础上,我们为每种生成模式选取了2至3所最具代表性的机构,结合本文提出的动态生成理论,分析了这些代表机构的典型性、区别性和可效仿性。这些模式谱系的提出、分型和赋义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对不同分型的多案例分析是本文的难点所在。三是首次综合分析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数量、质量和潜力,选择和探讨了其中较为先进的组织机构的源起、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验证了我国充分具备发展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潜力,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基因、优化环境、顺化突变三个方面的建设优化策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遴选的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由于研究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可能存在“挂一漏万”或“名不副实”的情况;本文提出的生成模式理论和模式类型,可能只在理论推断层面基本成立,在未经实践检验并被证实其具有普适性之前,更适合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待进一步的研究深化与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