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中的颠覆:美国神经喜剧研究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S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美国神经喜剧片,英文名称是“Screwball Comedy”。华语电影研究领域曾经把该类型翻译成“疯癫喜剧”、“乖僻喜剧”等。而本文采用台湾学者焦雄屏的译法,将其译为“神经喜剧”。神经喜剧公认的发端是1934年。这一年有两部重要的神经喜剧片上映:《一夜风流》和《二十世纪快车》。特别是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一夜风流》,开创了神经喜剧最初的范本。此后,大量这类风格的影片纷纷效仿,演变成为一种流行,如《费城故事》、《育婴奇谭》、《休假日》等等。这些影片在人物塑造和叙事程式等方面基本遵循了类型化公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神经喜剧开始衰竭。二战爆发,美国电影潮流转向宣传意味较重的战争片。神经喜剧在历史上只风靡了一个阶段,但它在美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高度原创性的位置,引起了电影鉴赏家和研究者的注意。而且它迷人的各种疯癫元素,作为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化身,继续在后制片厂时期的各种电影制作中出现。本文试图理清神经喜剧的概念,描述它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研究它作为好莱坞工业体系下的类型模式是如何创造类型明星,并且通过具体影片的观摩和文本阅读,解读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导演。此外,还将对神经喜剧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及从文化和社会的维度中确立它的主题构建。最后,分析它衰落的原因以及在好莱坞后制片厂时期产生的流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从电影本体和文本阅读出发,以历史学的方法梳理脉络,以类型批评法分析神经喜剧的类型程式,从美学和艺术风格层面研究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阐释电影的主题,并且结合狂欢化理论、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等理论框架,对美国神经喜剧片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探讨该类型的兴起、流行与衰落。
其他文献
本文从本体的存在 ,外在的他者 ,内在的自我三个角度对鲁迅作品《野草》进行文本分析 ,将《野草》所体现的鲁迅式的哲学底蕴归结为对存在的根本性否定和反抗、对外在他者的仇
<正>《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是全文叙述的重点,这是没有疑义的。作者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将"我"渴慕《山海经》的缘起,大人们的敷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成人习得每一门语言都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谈语言学习方法的书籍和论文有很多,本文只就三方面对语言的学习进行简要的阐述:语言学习中取得成绩
“四灵”的整体或个体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建筑、雕塑、壁画、服饰当中,出现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和考古当中,出现在我国神话传说和道教、佛教当中,出现在我国古代一些器物器皿
"好老师"生长于学生心中。从学生的视角探寻"好老师"的特质,探究"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形象,显得尤其必要。通过对一部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生活体验资料的收集
美国"红色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苏联"无产阶级文学"观念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向左转"倾向,同时延续了此前现代主义文学倡导形式创新的艺术追求,激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前
[目的]分析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对呼吸道与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为规范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
<正> 在五台山台怀镇以北五里,逶迤翠碧的高山下,绿树掩映着一座规模宏大、建筑整肃的寺院,这便是碧山寺。《清凉山志》载有明代高僧镇澄描述碧山寺的一首诗云:“落日北山寺,
本文顺应互联网+政策导向与跨界协同的市场发展趋势,立足现代保险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寿险营销团队现存问题解决和相关行业终端市场发展瓶颈突破需要,提出人寿保险基层营销
本研究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近三百名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的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学生共识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