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自2015年提出“双一流”建设以来,“双一流”一直是牵动高校发展的关键。“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邻域继“985工程”、“211工程”又一国家战略。它的提出也表明我国对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前人关于高等教育生产率的研究仅局限于生产率测度,且对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高等教育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联系起来,丰富了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内容,有助于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且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为政府部门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可行性参考。因此,对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的高等教育出发,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统计各省份高等院校的数量以及分析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基于相关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测度了三个不同高等教育资源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分析影响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得出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基础上,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通过LM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确定最佳空间计量模型,以及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对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及针对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2.6%,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不同高等教育资源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高等教育资源区域的优劣程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大小不成正比;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城市化水平、城府干预程度以及生师比对我国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显著的作用,而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以及教师职称结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化水平与高等教育生产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政府干预程度以及生师比与高等教育生产率水平有负相关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对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增加教育的投入占比,确保充足的教育投入;严格把控教育经费各个环节,杜绝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调整经费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提高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