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依据对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建立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了解我省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薄弱环节和地区,寻找制约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为妇幼健康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指标权重值的分配,为妇幼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保证妇幼保健机构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研究方法1.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以甘肃省98家妇幼保健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家妇幼卫生综合信息平台主菜单下“机构监测系统”调查收集2008-2017年甘肃省省级、市州级、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与运营的监测数据,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包括一般情况、院内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医疗质量、辖区健康管理、科室设置等;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2008-2017年度反映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发展趋势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2.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确定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维度和备选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并结合CRITIC方法进行指标的赋权。通过系统抽样方法选取的妇幼保健机构主观评分结果与本研究评价结果进行评价体系的验证。比较2013-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得分情况。研究结果1.通过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良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98家妇幼保健机构中有93家为全额拨款,95家机构开展门诊服务,76家机构开展住院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方面较2008年增长幅度较高。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长的同时,医护比趋于合理,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和保健科室人员数量也在增长,其中省级、市州级机构增长速度较快,配置更加均衡,县区级机构虽有增长,但增幅较小;在拥有设施设备方面,万元以上设备和实有床位数增长较快,特别是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构建业务用房方面,平均每机构购建业务用房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市级、区级、县级,部分机构通过租借业务用房来满足自身工作开展需要;在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方面,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由省级到县区级依次递减,各科室间妇科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科室。儿科系统特别是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人次数较高;在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中,各级机构均能较好的开展保健等服务,能按时完成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任务。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群体保健工作中,有53家妇幼保健机构中设有独立的健康教育科。2017年各机构举办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宣传来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省级机构科研能力高于市级、区级、县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省级拥有的信息系统与信息设备高于市级、区级、县级。有72家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信息管理科,专职从事群体保健信息管理人员204人,平均每机构2-3人。2.选择人力资源、设施设备、院内服务、医疗质量、辖区健康管理五个维度筛选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合理赋权构建评价体系。其中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有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未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有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验证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的Kapaa系数为0.533,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存在不均衡性;相同级别机构之间、相同地区各级别机构之间的服务能力状况均存在差异;经济基础较好、社会发展程度高、人口基数大的地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发展较好。研究结论1.本研究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平台数据,综合文献研究法、专家讨论法、主观评价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指标验证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完善,指标权重合理,能够用于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评价。2.甘肃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平稳发展,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全省人力资源指标尚处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省内各地区之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之间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服务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状况。3.甘肃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评价结果显示,机构服务能力的优劣分为三个梯次。服务能力高的机构都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发展程度高、人口密集的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次之,西部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