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也是世界上尚未解决而亟待研究的问题。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尤以煤炭城市居多,且在资源开采周期、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对原有封闭条件下“资源立市”传统模式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导致这些城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尚在大规模开发的兖滕煤田为例,以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提升路径为主线,以模糊综合评价、产业综合评价值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济宁市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概述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本文的选题依据,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三章全面总结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三章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性描述,并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数学模型,对济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济宁市目前属于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的阶段,除了资源开发与利用各项指标较好之外,济宁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水平都还只处于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济宁市目前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产业方面,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性强,国有经济比重高、企业所有制结构僵化,产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以及经济外向度低、利用外资规模小等问题;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三废”污染问题突出、土地塌陷严重,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地方高等教育不发达、科技人才不足,城市化水平偏低、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在对济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第四章首先对济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界定,以确定其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最佳产业路径。结果显示,济宁正处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壮年期。据此,本文认为,在这一阶段,首先应该走扩展与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群;在此基础上,采取培育和发展新兴主导产业的模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真正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其中,本文参照主导产业选择的各项原则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产业综合评价值法,选择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为济宁未来应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生态方面,本文认为,如果按照济宁目前的情况发展,其“三废”排放量必然不断增多;从采煤塌陷地的预测情况来看,形势也相当严峻。因此,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加强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已成为济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另外,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将济宁划分成了东部低山丘陵保护区、南部滨湖洼地保护区、西部平原农业生态经济区、中部城郊农业和工矿复合区等四个生态功能区,因区进行生态保护与管制。最后,文章还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转移促进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济宁市可持续发展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