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自体CIK细胞治疗一疗程后疗效的相关性,以期能够运用中医辨证指导临床选择自体CIK细胞治疗病例,提高应答率。方法:纳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感染科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期间住院的确诊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湿热中阻证19例,肝郁脾虚证17例,肝肾阴虚证17例和瘀血阻络证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自体CIK细胞治疗1个疗程(时间约20天),治疗过程中及治疗过程后(时间约24周)定期检测血清转氨酶(ALT)水平、HBVDNA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同时达到ALT正常、HBeAg的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且抗-HBe阳性)和HBVDNA低于不可检测水平三项,称为完全应答,达到上述三项中的任何一项或二项者称为部分应答,未达到上述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称为无应答。在治疗24周后评价各个证型患者的应答情况,并比较各个证型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在自体CIK细胞治疗一疗程后24周,四组证型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DNA达不可检测水平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均高于肝肾阴虚证和瘀血阻络证的患者(P<0.00714),而湿热中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之间、肝肾阴虚证和瘀血阻络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714)。2、在自体CIK细胞治疗一疗程后24周,69例患者中完全应答的有21例(30.43%),其中湿热中阻证有10例,肝郁脾虚证有9例,肝肾阴虚证和瘀血阻络证各1例,经统计学分析,四组证型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疗效的总体分布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疗效均高于肝肾阴虚证和瘀血阻络证的患者(P<0.05),而湿热中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之间、肝肾阴虚证和瘀血阻络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自体CIK细胞治疗作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2、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疗效在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及瘀血阻络证四组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疗效高于肝肾阴虚证及瘀血阻络证,提示中医证型与自体CIK细胞治疗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辨证可以为临床选择自体CIK细胞治疗病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