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企业群落研究中,进行了模型开发、模拟分析与演化路径设计,初步建立了一个企业群(cluster)的演化分析框架,从方法上推进企业集群理论的进展,对企业群落生成演化路径及厂商行为予以剖析。
首先,运用生态理论及演化理论的相关学说,通过建立企业群落生态系统,构造理论模型,模拟分析企业群落创立、汇聚、跨区延伸以及失败或再创立阶段的演化路径,并结合成本收益原理,提出区位成本、区位收益、群聚成本、群聚收益的新概念,揭示外围企业的入群过程和群内企业的合作共生关系,寻找企业群落扩张的轨迹。
其次,针对厂商迁移后的合作供应关系,本文分不同种类的情况,揭示和解释双方继续合作的条件、注意点和应关注的决策变量,归纳出管理者在进行关系重建决策时应把握的要点。
最后,依据学者们提出的观点,整理出企业群聚成因、群聚程度、厂商行为和厂商绩效的关系模型,进而提出企业群落形成的原因假设H1-4,企业群聚程度与厂商行为关联性假设H5-9,厂商行为与厂商绩效关联性假设H10-12,选取121家杭州高新区企业,运用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模型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发现:
(1)生态学研究方法对企业群落研究有指导意义。生物群聚的许多重要概念,如物种、种群、群聚、生态系、演替形态、环境承载力、生物的演化模式、利基的出现、萎缩、扩大、及消逝等,在企业群落研究中可以适当引用或借鉴。
(2)企业是否加入企业群落,关键在于它对该群落预期收益率的看法。群落发展初期,区位收益水平与企业进入率成正比,但是,企业群聚规模存在一个临界值,群聚规模达到临界值之前,进入群落的每个企业均可提高群内企业的平均收益,达到临界值之后,任何企业再进入群落,都会降低既有企业的平均净收益。
(3)上下游间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可由交互依赖关系、资源能力和社会关系等三个方面加以描述。上下游厂商依据产业的供给和终端需求特性,或交易标的物重要性、准时供货与定制化需求等特性,而进入彼此交互依赖的情境,交互依赖是长期合作关系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基础;互补性的资源能力则使双方为追求综合绩效、建立有效连结,而建立长期合作供应关系;又因建立有效连结往往涉及关系专属资产的投入,信任与社会关系则是降低交易成本所必要的机制。
(4)垂直合作与水平竞争关系是促成企业群聚现象的关键因素,企业群聚程度对厂商间互动机制、知识流通机制的影响显著,但是对制度化程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厂商间的互动机制、知识流通机制对制度化程度的影响明显,但是互动机制对厂商绩效的直接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行为绩效和创新绩效中,知识流通机制的效果显著,可是,在营运绩效中,知识流通机制并不显著。鉴于此点,本研究建议产业在发展时应特别注重产业内的垂直合作关系,同时产业内也应该有适度的竞争,厂商才会追求自我的成长;另外厂商应培养本身知识流通的能力,以有效吸收与传达产业内流动的知识。因此,若厂商能做到以上两点,将有益于厂商绩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