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组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成为银行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员。受自身发展路径的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高度控股的情况,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由于经营区域受到限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受地方政府影响较明显。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政府持股结构对城商行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加入地方政府竞争因素之后,政府持股对城商行绩效的作用会发生何种改变。本文在系统回顾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基础上,聚焦地方政府持股、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研究方面,文章运用递进的方法来研究问题,选取了2008年至2013年我国5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文章探析了地方政府持股结构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贷款集中度和不良贷款率两个中间变量,对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说明。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加入地方政府竞争变量,构造了地方政府持股比例与地方政府竞争变量的交叉项,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对城商行绩效的影响。文章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政府股权占比、政府股权集中度等指标都与其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较高的政府持股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在传导机制的论证中,我们发现地方政府股权结构能够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而贷款集中度显著影响不良贷款率,且分组实证表明地方政府股权较集中时,贷款集中度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考虑地方政府竞争变量之后,我们首先进行了分组实证,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较高的组别,股权集中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越显著。在引入交叉项之后,文章发现政府股权对城商行绩效的作用产生了分段效应:在阀值之前,地方政府倾向于放弃竞争,此时政府股权会对城商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超过阀值之后,地方政府持股更多呈现“掠夺之手”的角色,城商行需要承担部分地方政府的竞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