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一义多形”视角,考察亚洲英语学习者的与格构式交替现象,即双宾语与格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的竞争关系。基于亚洲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CNALE),本研究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方面展开参项标注、进行定量研究。语言内部参项涉及句法复杂度(包括接受者复杂度和客体复杂度)、词长、接受者和客体的代词性、接受者和客体的定指性、接受者的人称、接受者的生命度等,语言外部的参项指的是说话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因素,包括说话者来自的区域、说话者的英语水平、体裁(书面语、口语)等。接着,本研究分别针对母语语料和学习者语料,采用了卡方检验或费雪精确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参项对与格构式选择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在亚洲英语学习者中,有以下这一大致的趋势:简单的、代词性的、定指的、第一、二人称的、有生命的接受者更倾向于使用双宾语与格结构;而简单的、非具体的、无生命的、非第一、二人称的客体则更有可能出现在介词与格结构中。与前人研究(如Deshors 2014;Gries&Deshors 2015;Rothlisberger et al.2017)相比,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不同发现:一方面,就学习者而言,客体的代词性和客体的定指性对于与格构式的选择并不存在显著性;且母语者在接受者复杂度、客体代词性、客体定指性、接受者人称、客体具体性、词长这些参项上都没有体现出对与格构式选择的影响。这点确实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不同之处(Deshors 2014;Gries&Deshors 2015;Rothlisberger et al.2017)。另一方面,巴基斯坦英语学习者在与格构式的选择上表现值得注意,受其母语影响,该国的英语学习者偏向于使用介词与格结构。本研究从概率语法的角度探究亚洲英语学习者在与格构式选择上的表现,通过对比母语者,意在了解亚洲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与格构式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亚洲英语学习者与格构式选择的分布情况,以期对英语教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