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和人才已经成为制约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两大要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百姓购房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自从九十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综合排名,盲目设置专业,以“大学城”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大肆扩张校园规模并投巨资建设硬件设施,而有的高校由于建设速度赶不上扩招速度使得校园处于一种极度拥挤、教学教育设施资源紧张的状况。整体看来,我国高校建设用地状况参差不齐,用地秩序混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教人育人的教学机构,高校应当在这方面为社会作出表率。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即以研究型大学的用地情况为切入点,结合“92定额”,“96指标”,“421标准”以及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对学生人数规模,校园用地与建设面积规模,生均规模(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室面积,生均图书馆面积,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生均体育场馆面积,生均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学生宿舍面积)进行实际数据的比较分析。首先从高校建设用地的现状出发,对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第一是高校建设用地影响因素,第二是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用地需求;接着对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包括容积率、生均用地、生均用房、生均九项校舍以及生均教室、实验室、宿舍、图书馆等具体指标;最后结合一个研究型大学土地利用的实际案例作了一个分析,从中总结出研究型大学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应当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具体到哪些控制指标量应当放大哪些指标量应当紧缩等具体操作手段。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全面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城市规划相关理论,并借助案例分析,将论文的研究深植于研究型大学土地利用的现实之中,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身处的校园环境提出自己对研究型大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看法,以期使本文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的同时,也能对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高校办学指标政策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使高校建设实现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