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为中医治疗造血不良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计:1.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2.研究资料:(1)研究对象:①造血不良性贫血的症状群。②造血不良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③人体造血器官的演化过程。(2)资料来源:①造血不良性贫血的症状以及病因与发病机制来源于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8版),对应的中医藏腑功能,参考的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②提取症状用到的是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第九版),做出中医病机解释及其五藏定位的资料来源于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③人体造血器官的演化过程来源于规划教材《血液学检验》(药学及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中医藏腑功能,参考的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3.研究内容:①从造血不良性贫血症状群的研究角度,找到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②从造血不良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角度,找到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③从人体造血器官演化过程的研究角度,找到各个阶段造血器官的中医五藏定位。4.研究方法:(1)利用贫血症状群进行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①根据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提取出能用中医做出病机解释的贫血症状群。②对这些症状群做出中医病机解释,并定位到相关的中医五藏。(2)利用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①对造血不良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凝练归纳,得出每一类型贫血的发病原理。②找到每种类型发病原理的相关中医藏腑功能,并进行中医五藏定位。(3)利用人体造血器官的演化过程进行中医五藏定位。①通过人体出生前后不同阶段的造血器官,找到每种造血器官相类似的中医藏腑功能。②根据造血器官对应的中医藏腑功能,找到中医五藏定位。研究结果:1.通过对贫血症状群的研究,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可涉及心、肝、脾、肾四个藏腑。其中,缺铁性贫血涉及心、脾、肝、肾藏;巨幼细胞贫血涉及心、脾、肝、肾藏;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心、肝藏;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心、肝、肾藏;范可尼贫血涉及肾藏。2.通过对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有脾、肾两藏。其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理主要是铁消化吸收障碍,类似于中医的胃主受纳以及脾主运化水谷的功能异常,故缺铁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是脾藏;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理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消化吸收障碍,类似于中医的胃主受纳以及脾主运化水谷的功能异常,故巨幼细胞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是脾藏;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的发病原理主要是骨髓衰竭,造血功能降低,类似于中医肾藏藏精,主骨生髓化血的功能异常,故三者的中医五藏定位是肾藏。3.通过人体造血器官演化过程的研究,在出生前的造血器官中,肝脏具有消化吸收功能,这与中医脾主运化的功能相类似,所以将肝脏归为中医的脾藏;脾脏、胸腺、淋巴结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现代研究认为,中医学中肾的功能,不仅包括解剖学的肾脏,还包括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所以这三者与中医肾藏具有的免疫功能相类似,故将脾脏、胸腺、淋巴结归属于中医的肾藏;出生后人体造血主要分为骨髓造血和肾脏促进造血。骨髓的造血功能与中医肾藏藏精,主骨生髓化血的功能相类似,故将其归为中医的肾藏;肾脏能够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造血,类似于中医肾藏藏精,主骨生髓化血的功能,故将其的归为中医的肾藏。结论:1.从贫血症状群的研究角度,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初步定位在心、肝、脾、肾藏。但从造血根源或根本病机来看,是脾肾两藏异常引起的贫血,进一步导致心肝血虚,心肝血虚为继发证候。故应将心和肝藏剔除,最终的定位应该是脾藏和肾藏。2.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角度,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主要归于中医的脾藏和肾藏。通过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够准确定位到中医某一具体的藏,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来说,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可以从中医的脾藏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可以从肾藏论治。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不谋而合。从整个造血不良性贫血这个疾病来说,中医治疗主要以脾肾论治为主,这与中医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3.从人体造血器官的演化过程的研究角度,人体造血器官的中医五藏定位主要为脾藏和肾藏。这为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提供生理层次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佐证了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主要为脾藏和肾藏。4.通过“症状群”、“病因与发病机制”“造血器官演化过程”三个方面的研究,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都在脾藏和肾藏。5.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治疗。一方面可以从肾藏与脾藏整体来治疗造血不良性贫血。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辨证论治。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从脾论治,针对脾胃虚弱或脾气亏虚证,确立用健脾益胃或补气健脾的治法,以促进人体对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范可尼贫血从肾论治,针对肾精亏虚等证候,确立补肾填精等治法,以促进人体生髓造血。通过找到造血不良性贫血的中医五藏定位,使得每种类型的造血不良性贫血都有对应的中医藏腑及证候,中医治疗时,能够在辨证的前提下,针对“证候”进行治疗,为中医治疗造血不良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