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家喻户晓,它已成为文学中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其在民间的孕育、诞生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传诵和演绎昭示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灰姑娘情结。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沿用了这个童话结构模式,塑造了一系列灰姑娘式女性形象。同时,作品不可避免地印记着她们所处时代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两种思想的冲突和变通,交织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和勃朗特的文本,力图彰显其创作中挥之不去的灰姑娘情结,并探析这一情结所隐含的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审美特性。论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缕析奥斯丁和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形象,及其所表征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包括两方面。 一、对灰姑娘形象的承继和发展。奥斯丁和勃朗特的女主角都禀具灰姑娘的美德:善良、正直。但比起童话中的辛德瑞拉,她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容。同时,与童话中单纯地强调王子社会地位的高高在上来突出辛德瑞拉高攀的幸福不同,奥斯丁和勃朗特的作品更侧重呈现男主人公精神上的优越,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引路人”形象,以凸现女主角的幸福婚姻。在奥斯丁的作品中,这些男性扮演着“理想绅士兼家庭教师”的角色,引导他们的意中人不断走向完善;在勃朗特的作品中,他们又幻化为Master(主人,导师)的形象,指导、教育着女主人公。奥斯丁和勃朗特所塑造的理想男性形象本质上反映了她们对传统男性权威的认同,同时也裸露着女性对男性深深的心理依赖。 二、对灰姑娘形象的反讽与超越。传统的爱情描写,女主人公是完美的化身:不仅貌美,而且心灵纯洁无瑕。奥斯丁和勃朗特都突破了这一传统。前者笔下的女性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受到作者毫不留情地讽刺;后者笔下的女性大都姿色平平,但都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内在魅力。同时,作者对传统女性美德中的温柔、顺从提出了质疑,并对女性价值进行了重新评定。奥斯丁把才智、理智列为妇女的美德;勃朗特更是倾心于那些自尊、自爱、自强的女性而非灵魂平庸的淑丽佳人。 硕士研究生论文·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2 第二二部分阐析奥斯丁和勃朗特作品。,I。的竞话叙事结构模式。也包括承继和超越两方而。 奥斯丁和勃朗特的作品大多。。】以套厂1“以亲的死广——一牛活的磨难—一 爱的波折—一爱情大团圆”的章话叙事模式。该模式反映了女性从少女时代到迈入婚姻殿剃I(I过程中所接受的社会规范。在“母亲的死亡”中,生母的慈爱和后母的残忍实质上反映了男权文化对母亲 f{JU\的剥离,它刁二愿小视母亲身上阴暗的一而,于是川“大使”羽1“妖妇”的名分加以束缚。奥斯丁-直面阵亲的现实存在;塑造了“不称职的父母”形象,指出理想母亲的虚幻性;勃朗特则忠实地承袭了泰话的情节。“爱的波折”折射出女性在婚恋中消极等待男子选择的被动地位,在此意义上,奥斯丁、勃朗特的作品讲述的部是等待的故事。爱情大团圆的结局固然诱人,却难以消减“妇女的唯一211路就是婚姻”的可悲历史。 传统女性总是作为弱者,需翌得到刃性——一强者的保护,1川男了作为监扩’人的形象仰J在弱小女于面前,成为女于的拯救者,这就是页话的内在深层文化结构。对此,奥斯丁和勃朗特都有不同程度的反讽或超越,力图改变男尊女卑的性别角色。其次,她什J作品对爱情大团圆的结局也有所突破。另夕「,通过叙述情节的变异——灰姑娘的故事叶l途替换为A于佳人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童话叙事结构棋式。 第三部分分析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扣灰姑娘情结的形成;月素。主要有三点:一、妇女传统的社会地位。妇女在社会、经济地位上无法自立的状况迫使她们把婚姻当作唯一的手段谋求社会地位和合法庇护。二、妇女的教育状况。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作为弱者的观念,接受的训练也是依赖而非独立自主,这使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己内化为自然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甚至影响着当代女性。三、作家残缺的爱情。奥斯丁。勃朗特都未曾获得美满的爱情,这种生命的残缺使她们把对圆满爱情的欲望投射到创作中,成为主观愿望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