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默(S H Hymer)的博士论文(1960)1在理论上开创了以FDI为对象的研究领域。金德尔伯格、凯夫斯、尼克博格、沃尔夫、赫尔施、鲁特、阿利伯2等经济学家就FDI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到FDI经济学模型的构建、FDI与母国、东道国相互影响等方面。1970年以来,FDI理论发展进入了新阶段,Krugman(1981)对内部化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有代表性的理论有Dunning(1975)3提出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OIL模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决定了跨国公司的行为和FDI。只有当企业同时具有三种优势时,才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此外,Kojima(1978)4认为FDI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同时指出日本式FDI是顺贸易导向型FDI,美国式FDI是反贸易导向型FDI。这些理论对FDI流动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FDI对发展中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2007年9月发布的一份世界投资报告中列举了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1985年仅为20亿美元,2007年增至827亿美元,同期整体的出口规模也从260亿美元迅速增至2490亿美元;我国初级产品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49%降到2000年的12%,而同期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从3%增至22%。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年的不足9%增至2001年的48%,其中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增长更为迅速,从1996年的59%增至2000年的81%。FDI对我国各地区发展也有着技术溢出,贸易扩大等各种效应。
另一方面,我国吸引外资的现状表明,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与西部在吸引FDI规模及行业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本文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结合具体FDI理论对西部地区FDI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西部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论述,剖析FDI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阐释表象背后的原因,力争为西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