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末魏晋之际,以阐发圣人微言大义的儒家经学思潮不断受到批判与质疑,并对“名教”的问题进行争讨。事实上,这场争论的实质即是对现实困境中的一系列问题提炼为儒家与道家是同是异、自然与名教是分是合的玄学之间。随着玄学思辨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哲学理论也完成了自先秦心性说、两汉宇宙论到魏晋本体论的理论建构,反映在美学上来讲,它将哲学的方法同美学理念与艺术分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魏晋时期,玄学的“贵无”由于主张超越有限来把握无限从而来达到主体身心自由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便同审美的境界内在的联接起来。人的觉醒是文的觉醒的前提,而生命意识的确立既是人的觉醒,当玄学思潮所带来的影响将自我的主体地位得之确立,当玄言诗向山水诗的发展带来了审美视角的变化,人的视野也随之向自然山川物象之美靠拢,并在这种欣赏之下获得自我心灵的解放,体悟生命的秩序和宇宙的精神。《画山水序》产生于山水画初创之期,这篇较为成熟的山水画理论文章深受玄、佛合流的时代背景影响,是这一时期绘画美学思想的结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一方面提出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关于绘画本体、审美体验、审美感知、审美欣赏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的美学命题,确立山水画创作与山水画欣赏的审美理论体系,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与审美观照。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探讨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审美变迁,分析玄学的发展过程与美学的内在联接,由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即是人的觉醒,当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在人物品藻的影响下产生了诸如意象、风骨、有无、形神等美学范畴,这些命题的提出为人向自然的视角转移起到了深刻影响;第二章探讨魏晋玄学之下的山水精神,由于玄学的影响以及“隐”“游”之风的兴起,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便由以“玄对山水”向“以情对山水”而转变;第三章探讨宗炳本体论的思想渊源,由于玄学的“无”内含着佛家“空”所倡导的本原性与超越性,因而“空”与“无”的观念便相互契合,兴盛一时的佛教特别是般若学的传播即是以老庄玄学来阐发要旨,宗炳深受慧远本体论的影响,接受了他对于“形神”问题的主张,将佛家的“澄明静心”、“精神不灭”同玄学的“有无”超越相互融合,并将之投射于山川物象的颖悟之中,从而使自然物象欣赏的理念建构最终在《画山水序》中得以确立;第四章探讨《画山水序》中一系列美学命题,从观画的空间意识、物象的本体显现、心物的交感同构、形神观念的确立、体道得道的方式以及观赏山水的作用等六个角度全面解读《画山水序》的美学内涵,力图剖析宗炳借山水而畅神的绘画理念;第五章探讨宗炳《画山水序》与王微《叙画》在审美观照中所存在的静观与动变的不同,分析二者美学思想的渊源与发展;第六章探讨《画山水序》的影响与意义,从绘画创作的思想与表现以及绘画美学思想的意义两个方面去总结其理念的价值所在。本论文即是以玄佛合流的时代背景为主线,对宗炳《画山水序》中的一系列美学命题试作进一步的解读。我们认为,宗炳融合玄佛思想并将之运用于山水画的审美观照之中,折射出晋宋之际的思想与文化潮流,集中地代表了此时美学理论发展的结晶,在山水画初创之期乃至后世的绘画创作都起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