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采用不同纯度的Ce原材料来制备Ce7oGaxCu7o-x(4≤x≤15)系大块非晶合金,系统分析讨论了原材料Ce纯度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GFA)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同的成分,Ce的纯度即使只是变化0.1%,也会导致非晶合金形成能力从1毫米到6-10毫米的波动。此外,Ce7oGaxCu7o-x(4≤x≤15)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和Ga含量x之间的关系密切,同时也取决于Ce原材料的纯度。与大部分的非晶合金体系有差异的是,使用纯度低的Ce锭有助于制备出玻璃形成能力更为优异的Ce-Ga-Cu系非晶合金。本文还讨论了Ce-Ga-Cu系非晶合金的GFA和常见的热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晶化温度(Tx)越高,对应成分的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越优异,这显示Ce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取决于其抵抗晶化能力的强弱。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原材料Ce锭中的主要杂质元素及含量对其GFA的影响,结果表明Ce锭中掺有的微量杂质元素,能在熔体凝固过程中抑制Ce和CeCuGa3相的产生,进而使得合金的GFA得到提高。总的来说,Ce-Ga-Cu系金属玻璃的GFA最优的合金成分,是由原材料Ce锭中杂质元素含量和Ga元素的含量共同决定的。因此,本文的实验结果将推进微量元素对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机制的理解。此外,本文以新开发的Ce70Ga8.5Cu18.5Ni3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试样尺寸对其室温下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直径的非晶合金采用铜模吸铸法获得,采用万能试验机测量不同尺寸样品的室温压缩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裂后样品的端口形貌,此外,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不同样品的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直径1.5 mm非晶柱状样品具有1%的压缩塑性,并伴随有典型的锯齿流变现象。随着非晶柱状样品尺寸的增加,其塑性逐渐消失。断裂后的样品的端口形貌呈现出典型韧窝状形貌,并且韧窝的密度随着样品尺寸的增加而降低。热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铸态样品的玻璃转变之前都有一个明显的焓回复过程,而且其焓回复放热量和样品尺寸有近似的反比关系。尺寸较小的非晶合金在制备过程中拥有更快的冷却速率,能够保留更多的自由体积,为剪切带形核提供更多的形核点,表现出较好的宏观塑性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