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师教学适应个案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师入职初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新教师进入学校首先面临的就是教学工作,新教师对自己学科教学的适应情况深刻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今后的发展。考虑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小学学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聚焦小学数学新教师的教学适应问题,对丰富新教师教学适应相关理论以及小学数学新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体现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原则为指导思想,从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两层面构建小学数学新教师教学适应的分析框架,综合运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X小学三位数学新教师展开个案研究,了解小学数学新教师教学适应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新教师存在以下教学适应问题:在教学观念层面,一在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本质上认识不够深刻;二在师生观的认识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在评价内容的认识上忽视学生的非知识性表现。在教学行为层面,一过分重视预设,教学活动缺乏探究性,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二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忽视联系生活实际,不能促进学生迁移运用;三课堂提问启发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四生生缺乏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针对小学数学新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层面存在的适应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教学观念层面: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二深化自我理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三重视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非知识性表现。在教学行为层面:一适当放手,增加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二灵活处理,密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增加有效提问,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四加强生生交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其他文献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出生于德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家、作曲家。《舒曼主题变奏曲》op.9是勃拉姆斯于1854年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变奏曲作品。这首作品由主题与十六个变奏组成,主题选自舒曼的作品集《彩色叶子》作品99中的混合作品集中《纪念册页》的第一首。本文以《舒曼主题变奏曲》op.9为研究对象,第一章概述了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以
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在作曲及音乐教育方面有很高造诣的艺术家。本文以《a小调回旋曲》op.59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征、和声语言、节奏节拍以及演奏诠释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卡巴列夫斯基作曲风格中多样化的音乐语言。第一章简述卡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第二章从曲式结构及创作特色来分析《a小调回旋曲》。第三章通过主题文本分析、和声运用和节拍特点
笔者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练习品析了多个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作品,本文旨通过对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和两首极具代表性的乐曲探究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练习体悟,希望日后在演奏中能更好的演绎诠释同类型手风琴音乐作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进行研究,并对其音乐风格及特点进行概述;其次主要对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家杰龙·理查德的两首经典作品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主要从作品
在手风琴基础结构中,风箱作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包含技术技巧众多。手风琴演奏出的音色与风箱有着紧密联系,想要演奏好一首手风琴作品,不仅是手指的弹奏,手指与风箱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气势恢宏的进行曲,悠扬婉转的民歌除了手指音符的演奏,对于手风琴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利用风箱来表现音乐内容。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绪论,阐述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二、本论:即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个部
皖南花鼓戏是流行于安徽省皖东南宣城一带的地方戏曲。在同治年间(1865年左右),湖北、河南等地移民迁入此地,他们带来了鄂东小戏和河南灯曲调,构成了皖南花鼓戏音乐的基本原型。随着不断的发展,它们又吸收了京剧、徽剧等其他剧种的精华,逐渐形成了皖南花鼓戏的雏形。本文通过早期和当代两个时期的皖南花鼓戏的表演形式,分析了这两个时期皖南花鼓戏在唱腔、创作、表演、伴奏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早期皖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形式着手,论述了戏曲主腔的演唱特点,并介绍了几种传统的
随着中国社会经过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社区商业零售终端的业态与业种丰富多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社区商业零售终端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网络销售虽然便捷,但不能满足居民的社交需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建设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服务需求和交往需求的社区零售商业环境。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国内外邻里中心的发展历程,明确了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邻里中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这一生中创作的作品种类繁多,并且数量庞大,他创作的作品种类包含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作品、管弦乐曲、合唱与乐队作品、钢琴曲、管风琴声乐套曲等。《三首间奏曲》(Op.117)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作品之一,也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唯一一部全部由间奏曲这一体裁构成的作品,结合了他一生的感受与感触,更加贴近勃拉姆斯的内心,本文将
声乐演唱是歌唱生理学和歌唱心理学的结合。它是歌唱者对歌曲初步了解、熟悉分析和深入理解之后的一种“二度创作”,是表达生活情感、传递思想感情的听觉艺术。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演唱者心理活动的重要感知,也是外界环境刺激下的主观反应,具有瞬间性、不稳定的特点,是一种识别、监控和驱动自我情绪的能力,通过理性的思维对感性艺术进行识别、合理应对的能力,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罗西尼声乐套曲《
《第二现代组曲》创作于1883年,题献给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由六首独立的性格小品组成。这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麦克道威尔作为浪漫主义晚期的美国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魅力,既有传统的严谨脉络又不失个性的独特风格,无论是作为欣赏还是演奏都具有很高的学习和教学价值。本论文的第一章节主要论述《第二现代组曲》的创作背景,包括19世纪晚期欧洲与美国的钢琴音乐发展以及麦克道威尔的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第二章节为《第二现代组曲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推广,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领域逐渐受重视,新课标也提出在课堂中可以融合课外资源进行跨资源的学习,绘本,既是图文合奏的优质读物,也是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之一。本研究立足于利用绘本提升小学低年段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探索将绘本资源融入小学口语表达教学的可行性策略,从而解决目前小学低年段口语表达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激发学生表达意愿,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