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标准音单音节词唇形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以蒙古语标准音的发音特点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点画出唇形模型,唇的动态依次用机器记录得出的数据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来。在研究语言的基础上传统方言研究和机器技术结合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再利用生理和声学的数据对单音节词发音时的唇形变化分析和解释。得出了以下结论:(1)蒙古语标准音八个短元音的唇形特点的归纳,八个短元音开口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e]>[i]/[I]/[o]>[?]>[u]。从开口度大小可以看出,元音[a]的开口度最大,元音[i]/[I]/[?]/[o]的开口度比较相近,开口度最小的是元音[u]。(2)发展唇元音时,外唇宽度没有随着唇开口度的增大而明显的减小,但发圆唇元音时,外唇宽度随着唇开口度的减小而明显减小。(3)二合元音的开口度与单元音的大小顺序一致,[ai]的开口度最大,[?i]的开口度比[ei]、[?i]和[ui]的大一些,[ui]的开口度最小。但是[ai]、[ei]、[?i]、[?i]、[ui]五个二合元音中由于受元音[i]的影响其开口度比单元音的都明显变小。二合元音不是简单的两个元音的总和(ai不等于a+i),发二合元音时两个元音都保持一定的特点,但是绝对不是两个元音的叠加,从本文中对蒙古语标准音的唇位分析再次证明了这特点。(4)发以元音开头的单音节词时,语音的开始在唇形上的表现要先于其实际发音,语音结束时其唇形的表现要晚于其实际发音。因此在唇形模型构建时,在语音段的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都应该有唇形变化的显示。(5)发以爆破音和双唇音开头的单音节词时实际发音和唇形变化基本上同步,但在语音结束时唇形上的表现要晚于其实际发音。(6)在cvc结构中,两个辅音间的元音[a]的开口度比单元音[a]的开口度要大一些,这说明元音跟前置辅音和后置辅音之间存在协同发音现象,这也进一步论证了前辈们的研究的结论。综上所说,本研究根据蒙古语标准音发音特点,对蒙古语标准音的唇形特点进行描述,建立了蒙古语标准音单音节词发音特点的唇位参数库,为蒙古语语音的研究和双语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研制思路,于2015年4月16-26日赴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做田野调查后,建立了“青海台吉乃尔话语音声学参数库”的前提之下
智能配用电系统作为电网的关键部分,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地网络具有节点分散和应用场景复杂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低功耗,低成本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蒙古文翻译不仅在非文学作品的翻译,而且全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蒙古文翻译对蒙古族社会发展,尤其对意识形态演变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学功效已被广为熟知,而它在人体的低生物利用度是阻碍其发挥保健价值的主要因素。论文利用Caco-2单层小肠细胞模型,比较研究了茶叶中主要儿茶素表没食
刘锡诚(1935-,)男,山东昌乐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间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学术历程几乎与新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历程相吻合,他是新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刘
这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原文摘自《创新型大学》(The Innovative University)第二十章,作者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以及亨利·J.艾林。原文大致总结了传统高校进行颠覆式创
目的:探讨小动物PET-CT和CT动态观察活体大鼠矽肺模型的可行性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本文以磷石膏和粉煤灰两种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等方式将其制备成具有吸附磷矿废水中有机物的复合材料。试验以油酸钠、氧化石蜡皂、十二胺三种常用的磷矿浮选药剂配制成模拟废水,并将上述三者作为目标有机物进行吸附试验,将复合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改性,探究出合适的改性方法和条件,制成颗粒吸附剂用于处理实际废水,验证复合材料用于处理磷矿废水中有机物的可行性。首先对磷石膏和粉煤灰原料进行预处理
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从外出采风、草稿写生、收集素材、参考文献,到对当下美术创作中观念的思考。作为美术的实践者,想要往艺术的天空中飞得更远,就需要到大自然中寻找绘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平面二维显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基于三维视觉线索呈现的三维空间信息,由于可以带给观察者身临其境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