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反应蛋白1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慢性肝脏疾病。而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关系很密切,几乎大部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都存在有在周围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并且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情进展相关。因此,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发现,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体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被高度表达,并且和脂肪组织的炎症非常相关。根据文献,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小鼠模型中,相较于野生型小鼠,TSP1基因的缺失可以显著的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有关的炎症;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的脂滴蓄积,以及脂肪性肝炎。肝脏作为胰岛素作用的位点之一,也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但是,TSP1是否减弱了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TSP1基因的缺失是否会改善肝细胞的脂质代谢,因此,本实验就选用野生型小鼠和TSP1基因缺失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TSP1蛋白是否会减弱肝脏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TSP1基因的缺失会改善原代肝细胞的脂质代谢。  目的:  探究TSP1在肝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中起的作用,以及TSP1基因的缺失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用年龄相匹配的C57BL/6和TSP1基因缺失型的雌性小鼠,同时采用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原代肝细胞。将从野生型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刺激组,TSP1蛋白处理组,TSP1蛋白处理+胰岛素刺激组;对于TSP基因缺失型小鼠原代肝细胞,被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刺激组。用全培养基培养细胞过夜贴壁生长后,用PBS洗细胞两次,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过夜处理后,在TSP1处理组中,用2ug/ml TSP1蛋白孵育细胞3h和24h,用10nm和100nm人胰岛素处理10min,在实验处理完毕之后,收集蛋白以及RNA,用来检测P-AKT,炎症因子等指标。对于脂肪酸诱导体外实验,将实验组分为:对照组,脂肪酸处理组,BSA对照组。将过夜培养贴壁细胞,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包含溶于10% BSA的200um FFA,处理细胞24h。(BSA对照组是含有与脂肪酸等体积的10%BSA)可用于油红染色,将细胞在Krebs Ringer Buffer中裂解,用试剂盒来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检测活性氧(ROS)的含量。  结果:  1.加过TSP1蛋白处理的野生型小鼠的原代肝脏细胞,相较于对照组,P-AKT的蛋白表达降低,  2.相较于野生型小鼠,TSP1基因的缺失使肝细胞中P-AKT的表达明显的增高。  3.对于脂肪酸诱导的体外实验,200um FFA处理后,相较于野生型小鼠,TSP1基因的缺失使肝细胞的甘油三脂含量明显降低。  结论:  1.TSP1基因的缺失减少了小鼠肝脏和原代肝细胞中脂滴蓄积。可能是通过脂肪酸摄取和脂肪合成减少来实现的。  2.TSP1基因的缺失增加了原代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了细胞的氧化压力,并减少了炎症因子的表达。
其他文献
聚合物基荧光探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应用于荧光标记、生物成像以及传感检测等领域。相比于小分子荧光探针,聚合物基荧光探针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荧光效率更强且稳定性更高等。应用于传感检测方面的聚合物基荧光探针,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如与其他功能单体共聚)赋予其检测的多功能性以及高灵敏度,使得聚合物基荧光探针比小分子有机探针更适合于实际应用,因而有望在环境检测、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其燃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运输和存储安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阳极催化剂的低活性限制了DMFC的实际应用。为了改善铂基催化剂氧化甲醇
块状金不活泼,有良好的化学惰性,通常具有面心立方(fcc)结构。然而,当其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得到的原子级精确纳米颗粒具有与块状金明显不同的特征。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和催化以及化学传感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本文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本论文对硫醇保护金团簇的结构、演变规律以及金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理论预测了一个~14kDa的
学位
为了探讨甲基结合蛋白TaMBD2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功能,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小麦TaMBD2基因I的cDNA全长,构建了TaMBD2的酵母表达载体,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TaMBD2互作蛋白进行了初步筛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RACE技术克隆到了TaMBD2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显示,TaMBD2的cDNA全长为1511bp,其中5-UTR164bp,3-UTR405bp,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