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贲门癌(Gastric Cardiac Carcinoma,GCC)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而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贲门癌发生于食管鳞状上皮和胃腺上皮的交界处,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与和胃癌不同,因此作为一种独立肿瘤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等位基因的获得或缺失、抑癌基因甲基化以及许多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Correa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贲门癌发生发展模型,即正常贲门组织→慢性贲门炎→慢性萎缩性贲门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浸润性腺癌的病理过程。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44(CD44)作为观察肿瘤干细胞标记之一, CD44v6为CD44变异体,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比较早期的分子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8-OHdG已成为DNA氧化损伤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本研究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 GCA)的发生过程中,观察在贲门粘膜癌前病变中炎细胞的浸润程度,并进行炎症分级,以及CD44,CD44v6和8-0HdG表达情况,利用AB-PAS特殊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的方法观察CD44v6及8-OHdG在不同肠上皮化生类型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贲门癌发生过程中的联系和作用。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 贲门腺癌标本27例来自2011年至2013年汕头肿瘤医院送检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术前未经放化疗病人的手术切除贲门癌标本; 贲门非癌组织82例来自2010年至2012年汕头肿瘤医院送检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术前未经放化疗病人的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取其贲门部位非癌组织共75例;和来自2011年至2013年汕头肿瘤医院送检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术前未经放化疗病人的手术切除贲门癌旁组织标本(距离癌组织<2cm)7例。 方法: 1.HE染色:观察贲门组织的病理形态,炎症分级。 2.AB-PAS-HID特殊染色:观察肠上皮化生分型。 3.IHC:对贲门癌和贲门非癌组织进行CD44,CD44v6及8-OHdG显色,观察它们的表达情况。IHC评分标准:参照Saito等综合计分法由阳性着色细胞所占百分数与细胞着色强度二者结合起来判断。 4.IHC和AB-PAS套染:观察CD44v6在肠上皮化生类型中表达水平的差异。 5.统计分析:运用SPSS20.0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1.82例贲门非癌组织中:慢性浅表性贲门炎6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18例,异型性增生58例(肠上皮化生伴异型增生31例,不伴肠上皮化生的异型增生27例);按照炎症等级分组:轻度炎症29例,中度炎症38例,重度炎症15例。27例贲门腺癌组织。 2.异型性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中炎细胞浸润程度以中度及重度为主,肠化生病变中主要以Ⅰ型和Ⅱ型混合存在。 3.贲门癌按照Correa模式的发生过程中,CD44,CD44v6及8-OHdG在贲门癌前病变之间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贲门癌变过程中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高(肠化生伴异型性增生最高)。另外CD44v6表达的阳性率在贲门炎症等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炎症等级呈正相关关系(rs=0.284,P<0.01)。在肠上皮化生分型中,CD44v6在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腺上皮中的表达高于完全型肠上皮化生,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DNA损伤(8-OHdG表达)。 结论: 1. CD44v6与贲门癌发生过程关系比CD44更为密切。 2. CD44v6与炎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比CD44更为密切。 3.炎症的强度与癌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伴随着不同程度 DNA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