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情志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成为当下医学学科研究热点之一。中医学有着丰富的情志致病理论,因此,本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旨在探讨情志因素与妇科月经不调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供循证依据。中医对月经的认识历史悠久,自夏商周时期,中医对月经的认识已有萌芽,从《诗经》开始就有记载。中医对月经的认识,其理论即源于《黄帝内经》,提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月经的非生理性停闭,或多次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绝经前后所出现的有关症状为特征的疾病。通常月经病与情志活动很有很大的关系。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影响脏腑气机对脏腑功能产生影响,气机升降失机是情志活动影响脏腑功能的主要机理。情志变化对肝、脾、肾三脏的影响最大。肝脏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肝主疏泄,能够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不滞不郁。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肾藏精而居于下焦,肾精化生的肾气必须通过中上二焦才能布散全身,恐使精气却而下行,使肾气不能正常地布散。过度的惊恐,会损伤脏腑精气,导致脏腑气机逆乱。肝、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影响着女性月经的变化。本文调查研究的主体是一群特殊人群,全部104名患者均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本单位接诊的同一监狱不同监区的患者,由于本人工作地点特殊性,所有监区患者均为女性。女性服刑人员入狱之初多伴有月经失调的情况,月经不调占大多数,尤以月经量少伴有月经后期者多见,月经失调常伴有多种伴随症状。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发现月经不调中医证候类型以肝郁气滞最为常见,其次为脾气亏虚,肾阳不足等。患者入狱之初均伴有严重的负性情绪,经过一年的情志疏导和随着患者对监狱生活情况的熟悉,不良情绪有一定的减轻,情志疏导有一定的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随着患者不良情绪的减轻,月经失调情况也在逐步好转,提示临床上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应重视情绪方面的影响,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同时应当辅助应用情志疗法,重视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当今社会月经不调是高发病和常见病,情志因素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今天对情志对月经病和情志相关性的研究和探讨有着很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情志致病学说是中医病因学说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思辨的基础上,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已经形成了中医学丰富的情志致病理论。情志因素可致多脏腑病变,进而引起月经不调等疾病的发生,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