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镇化、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提升乡村活力、美化乡村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景观城镇化、文化凋敝化、主体老弱化等现象对乡村本质特性和原貌产生极大的破坏和冲击。对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意象感知和乡村性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提升游憩者及居民的体验、保护并传承乡村景观、文化及社会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在收集、调研并分析南京江宁石塘村乡村规划、旅游发展资料、游憩者数据、居民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核密度分析、空间叠合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等,对石塘村的乡村性和乡村意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拓展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研究范畴、丰富乡村旅游地乡村性和乡村意象感知的理论依据、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划定了研究区范围并介绍了基本概况。第二章对乡村、乡村旅游、乡村性、乡村意象等概念以及地方感、认知地图、空间生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进行阐述。第三章从乡村旅游、乡村性以及乡村意象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总结。第四章通过梳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构成要素,构建乡村性测度体系并对其进行权重测度;同时对石塘村旅游空间从旅游资源、空间节点、景观风貌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解析。第五章研究游憩者及当地居民对石塘村的乡村意象感知。第六章在对石塘村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石塘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第七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创新点、问题和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和乡村社会是反映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3大维度。以乡村景观、乡村文化和乡村社会3大维度8个指标为核心构建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指标体系,还原乡村的本质风貌和特征。乡村景观包括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乡村聚落3个指标;乡村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传统工艺3个指标;乡村社会包括社会关系和乡村治理2个指标。(2)乡村旅游地的旅游空间是承载乡村性要素、发展乡村旅游的物质空间。基于乡村空间的特殊性,从旅游资源、节点空间、景观风貌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石塘村旅游空间进行解析,系统地把握旅游空间特征和乡村环境特征,是体现乡村性、合理建构乡村意象的空间基础。(3)了解乡村旅游地游憩者的乡村意象感知、活动偏好对于提炼乡村性要素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憩者对石塘村乡村意象感知因子可归纳划分为乡村景观、乡村文化、乡村社会三大类,与本研究构建的乡村性测度指标体系准则层完全吻合,其中乡村景观要素感知最强,乡村文化要素感知最不明显。(4)居民对乡村旅游地核心区域的重要资源和节点都有着相对较强的记忆和感知,不同类型的居民对次要的资源、空间和活动场所以及石塘村的乡村意象感知存在差异,但对于旅游发展的看法具有相对一致性,总体上持乐观和赞成态度。(5)通过对南京石塘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和分析思考,发现其存在着景观城镇化、文化凋敝化、主体老弱化等问题,并提出景观风貌重塑、乡村文化复兴、社区主体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并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