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传佛教两次传入鄂尔多斯高原。第一次传入在蒙元之际,元世祖即位之后,藏传佛教取得尊崇的地位,元朝上下大肆兴佛,崇佛之风蔓延至河套地区,喇嘛教历史遗迹阿尔寨石窟在元朝得到大规模的兴建;第二次传入在明朝时期,阿勒坦汗(俺答汗)势力如日中天,兵锋直及青海。鄂尔多斯部领袖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认识到藏区“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同样适合蒙古地区的统治,因此劝阿勒坦汗前往藏区迎佛,并率部众皈依藏传佛教。在青海仰华寺与达赖喇嘛会晤的盛会上,鄂尔多斯部领袖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宣布《十善福法规》作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规范。明朝万历年间,三世达赖被邀请至右翼蒙古传教,第一站到了鄂尔多斯部。在达赖三世的授意下鄂尔多斯部修建多所召庙,诚心敬佛。明朝时期沿着达赖三世传法的路线建立的这十余座召庙分布在鄂尔多斯部的主要地区,这批著名的召庙入清之后多成为当地的首庙。清朝统治者为羁縻柔化蒙古,提倡黄教,并给与信教者多种优惠政策。喇嘛教与蒙民家庭相结合渗入了普通蒙民的日常生活,上自王公贵族,下自平民百姓都有子弟出家做喇嘛,藉此喇嘛教在鄂高原蒙区结成一张根深蒂固的宗教网。因此,蒙族王公和各界人士捐资广建召庙,喇嘛教成为与蒙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宗教信仰。喇嘛教经过清朝近三百年的发展,形成以鄂尔多斯高原的伊克昭盟为中心,涵盖除榆林市诸县和宁夏黄河以东县区外整个高原的区域。鄂尔多斯高原大多数旗县境内都形成一座首庙统辖境内数十座召庙的寺宇群落,这些召庙群落大小庙相互辉映,机构完备,成为喇嘛教统御蒙地的重要召庙群落。鄂尔多斯高原蒙民生活在喇嘛教氛围之中,很多旗扎萨克家建有家庙祭拜,衙门有佛堂供公职人员祈祷,每户蒙古包里有佛龛供家人叩拜,牧民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与喇嘛教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位牧民生老病死的人生过程都有喇嘛教宗教活动的参与,甚至由喇嘛决定人生大事的办理,这就是黄教在蒙旗的绝对影响力。鄂高原喇嘛教的中心区域乃是鄂尔多斯部,入清至民国名伊克昭盟,这里召庙群落最成气候,体系最为完整,对蒙民的控制力也最强。后套平原的喇嘛教状况与伊克昭盟相仿,蒙民信奉喇嘛教的痴迷程度更甚。乌海市海勃湾区和南海区历史上属于伊克昭盟管辖,召庙也由鄂托克旗管理。榆林市诸县和宁夏黄河以东县区,历史上曾有喇嘛教遗迹,喇嘛也曾来此活动,但影响不大。民国时期,鄂高原地区喇嘛教整体上继承了清朝的宗教遗产,虽经外来文明冲击,召庙有圮毁,喇嘛逃亡或者改行,但喇嘛教还有相当的势力。建国后经过历次运动,喇嘛教活动停止,召庙大多被拆毁,喇嘛亦还俗或者遭受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落实宗教政策,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市辖各旗、乌海市、后套平原各旗县的地方政府修复了一些召庙作为喇嘛教的活动地点,绝迹已久的喇嘛教活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