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以福建省现状林地、牧草地、果园和茶园、坡度>25°的耕地及荒草地、沙地和裸土地为评价对象,以250m×250m栅格为评价单元,在借助数字高程、趋势面分析、泰森多边型及反距离权重插值和t检验等模型探讨并建立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空间及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相关分析结合理论探讨对初选的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社会经济等5方面共37个因子进行筛选并建立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层次分析、加乘法和动态聚类分析等模型对福建省林地适宜性及其质量、主要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1.由泰森多边形插值、12次方反距离权重插值、1次方反距离权重插值、泰森多边形插值和2次方反距离权重插值分别推算的大气氮氧化物、可吸入性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和降水pH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t值最小,仅分别为0.079、0.979、1.276、0.512和0.049,说明这些插值模型推算的数值精度最高,可分别适用于福建省大气氮氧化物、可吸入性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和降水pH值空间数据的准确推算。 2.借助2次方趋势面分析模型拟合建立的气候因子与经度(λ)、纬度(φ)和海拔(h)关系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变化于0.629~0.982,且由2次方趋势面分析结合6、4、1、4、2、2、1、1、3、12、1、1、4和3次方反距离权重插值模型分别推算的上述气候要素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的t值最小,说明上述模型插值推算的相应气候要素数值精度最高,可分别适用于研究区干燥度、年雨日、生长季日照时数、年均降水量、年日照百分率、≥0℃积温、年日照时数、≥10℃积温、无霜期、年均温、太阳辐射能、年霜日、蒸发量和生长季与越冬季降水比值空间数据准确推算。 3.坡度、坡向、士层厚度、地下水位、侵蚀模数、全盐量、有机质、土壤pH、全磷、全钾、物理性粘粒、年均降水pH、总悬浮颗粒物、区位、交通通达值、≥10℃积温、年无霜期、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等19个因子可作为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子。 4.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宜林地资源总面积944.49万公顷,分别占全省土地和参评土地总面积的78.01%和99.43%,表明全省宜林地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和龙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