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汇之地,城市的发展更是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政治中心。人作为城市的主体,人们的生活需求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反过来城市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问题,一直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具体体现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上。城市依靠自身的集聚效应,吸引外来人口向城市聚集,我国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快速提升。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 50%,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快速城镇化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快速城镇化引起的"人口超载"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大量人口给城市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城市病"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城市中,像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成为典型的"城市病"症状,日益困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仅如此,"城市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理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变得愈发严重,会由单纯的城市管理问题,慢慢发展成为社会问题,不仅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全体人民共享,甚至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本身和社会稳定。"城市病"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最近几年坊间多怨、高层关注、媒体瞩目的话题。本文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城市病"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导致城市内部的资源、设施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充、提升,城市的空间格局与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从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本文尝试从干部选拔机制、财税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和城市规划体制这四方面研究探索"城市病"形成的制度性根源,以此探寻"城市病"的治本之道。笔者从体制和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具体包括转变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提高城市发展规划水平等,以期为我国城市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